(1)、樸實無華。少林寺歷代僧人的日常生活是嚴格遵守依佛教戒律,非常樸素。這種樸素的生活方式和志趣,也融進了少林功夫里面。少林功夫的作用在于防身、護寺、健身、入禪作用,所以它的招勢結構完全建立在實用的基礎上。每招每勢甚至小手花,乃至意念,都為上述四項服務,不參雜任何華麗、嘩眾取寵、拖泥帶水內容,形成了樸實無華的特點。
(2)、禪拳合一。修習少林功夫者有三層境界:初步境界為習其外表,練其外形,對自己外部形體的鍛煉。中層境界為“神拳合一”,化有形為無形,變有法于無法,無法可依,無招可循,制敵于無形中。古拳譜云:“打人不見形,見形不為能”。最高境界用心法指導一切,所斗之術為“心”法之爭,非“形”法之戰。由武入禪,由定生慧。此慧已是禪武合一的般若慧,非是常人之智慧。少林功夫是在禪定狀態下用般若慧觀照下的人體運動方式。少林功夫孕育在佛教勝地禪宗祖庭,在少林功夫中到處洋溢著佛光禪影,“禪拳合一”為少林寺功夫的重要特點。
(3)、短小精悍。拳術套路大部分在三十六個組動作以內。套路短,組合招勢嚴密緊湊。整個套路練習所用時間短,目的是為了練習者在練功中能集中全身之能量,一氣呵成,利于每個招式功夫(包括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等)的增長。避免套路太長而使其因體力不足勉強敷衍的缺陷。
(4)、拳打一條線。直線的運動,有利于進退速度。練功時,少林功夫套路的起、落、進、退、閃、展、騰、挪等,盡在一條線上運動。
(5)、滾出滾入。包括:一、身形的滾出滾入,起橫落順。起勢以正身為先,橫進橫退,利于進退速度。落勢以側身為后,縮小攻擊面積,有利于防守。身形的起橫落順,形成了擰身滾動的滾出滾入運動身形的滾動,使對方難以捕捉。二、手形的滾出滾入,少林拳的出拳特點為出陰(陰拳)回陽(陽拳),這樣就形成了手法的滾出滾入。一方面增加殺傷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手臂的自我保護。
(6)、曲而不曲,直而不直。少林武術的招法運用上,有“老嫩”之分。老者指招勢太過,嫩者指招數不及。招勢的“老嫩”影響出招發力。因此,少林拳法為避免老嫩之弊,采用非曲非直之法。發一拳一掌,其力量最大之瞬間在非曲非直之間。若將拳掌發“老”(伸直),成了強弩之末,只剩余力罷了;若將拳掌發“嫩”(曲臂),乃發力之初、意、氣、力、剛生之時,其力大部分仍被困在丹田內。嫩者不能近敵,老者我失重心,易被對方順勢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