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佛教,不能不說塔。說塔,不能不提中國古磚塔鼻祖嵩岳寺塔。
作為密檐式塔的鼻祖,嵩岳寺塔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著名的上海金茂大廈以及鄭東新區會展賓館就閃現著嵩岳寺塔的身影。
現存中國古塔中的老大
佛塔,在古代的印度是墳冢的意思,“塔”是中國人給它的一種很形象化的稱謂。
相傳佛祖釋迦牟尼涅槃后,遺體火化后凝結成了五彩斑斕、擊之不破的結晶物,稱作舍利子。當時有八個國家分別得到了一份,按照印度古老的傳統習俗在自己的國家建塔供養起來,佛塔隨之成為佛家弟子們頂禮膜拜的對象。中國的佛塔史自漢代佛教傳入中國后就開始了。
1961年就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嵩岳寺塔坐落在嵩山南麓,千百年來,它“藏在深山無人識”也得以存留一份心安若佛的靜美。但是,古建筑和考古圈內人卻從不敢輕慢它,常被稱為古老的“浮屠”,塔中的“孤本”。
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間的嵩岳寺塔,是嵩山歷史上建造的第一座塔,也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佛塔,在全世界也不多見。
“偉大神秘”的古建筑
嵩岳寺塔有些元素還有印度阿育王時期佛塔的特色,目前這一時期的佛塔,在印度都找不到了,許多研究印度阿育王時期佛塔的學者和專家必須要到嵩岳寺塔來。
嵩岳寺塔也是唯一平面為十二邊形的古塔,在中國建筑史上具有無上崇高的地位。新中國成立后,著名建筑大師梁思成向中央政府開列了一份必須重點保護的文物清單,根據重要程度,梁思成在其前面分別標上五個圈、四個圈、三個圈……而嵩岳寺塔前赫然標上了五個圈。
嵩岳寺塔用糯米汁拌黃泥做漿,小青磚壘砌,這種選材及用料在世界上是首創,也是獨創。該塔至今已有1500年歷史,歷經多次地震、風雨侵襲仍不傾不斜,巍然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