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5日,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魯姓委員會2025年會暨迎新春團拜會在鄭州舉行。來自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的魯姓代表七十余人歡聚一堂,喜迎新春,共敘深情,同暢未來。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魯姓委員會榮譽會長、河南省臺灣事務辦公室原副巡視員魯笑茵,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魯姓委員會榮譽會長、河南省曲藝家協會原秘書長魯銀海,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茹炳勤,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任姓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任華,印象河南網管理中心主任、總編輯曲寧,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魯姓委員會駐馬店聯絡處主任魯學智,中華魯氏(孝感)理事會會長魯以貓;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傅姓委員會會長傅壽森、副會長傅宗躍,高姓委員會會長高山,晉姓委員會會長晉成國,竇姓委員會執行會長竇仕偉等領導嘉賓參加了此次盛會。
大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開幕。
大會由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魯姓委員會副秘書長魯振坡主持。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魯姓委員會黨支部書記魯照建致歡迎詞。
魯照建講到,魯姓歷史,源遠流長,承載著厚重的華夏文明記憶。自魯國封疆啟姓,歷代魯氏先輩遵循祖訓、修身齊家,在政治、文學、教育諸多領域卓有建樹,為家族贏得無上榮光,更為中華民族發展添磚加瓦。于烽火硝煙的革命年代,魯姓兒女同樣前赴后繼,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拋頭顱、灑熱血,將家族命運與家國大義緊密相連。
魯照建講到,當下,我們黨支部在姓氏文化研究進程中扮演關鍵角色。一方面,強化思想引領,組織深入學習黨的方針政策,確保家族文化傳承沿著正確方向,契合時代發展主流,讓傳統姓氏文化成為凝聚民族向心力、激發奮進力量的有生力量。另一方面,發揮黨員先鋒模范,積極投身家族事務,無論是族譜修繕的嚴謹考據,還是文化交流活動的策劃組織,都有黨員沖鋒在前,只為夯實家族根基,延續魯姓文化脈絡。
展望未來,我們將以黨建為魂,進一步激活魯姓文化的時代活力。一是搭建多元平臺,聯合各方資源,舉辦姓氏文化研討會、家族尋根游等活動,深挖魯姓精神內涵,塑造家族文化品牌,讓魯姓故事傳頌四方;二是助力人才培養,文化傳承培訓等項目,激勵魯姓后輩精研學術、傳承技藝,成長為有擔當、有作為的時代新人;三是推動文化“走出去”,與其他姓氏、地域文化交流互鑒,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宏大版圖中,彰顯魯姓風采,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來自家族的涓涓細流。
會上,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魯姓委員會會長魯占盈做2024年工作匯報。
魯占盈講到,回首剛剛過去的2024年,意義非凡,它既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又逢舉國歡慶新中國成立75周年的盛世華章。自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成功召開以來,魯姓委員會與各地宗親始終熱情滿懷,齊心協力組織、參與了一系列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
其一,在開封市祥符區郭廠村、新鄭市魯樓村、濮陽市濮陽縣、洛陽市伊川縣、新鄉市原陽縣、許昌市等地,宗親們遵循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禮儀,虔誠莊重地舉行祭祖、團拜等活動,慎終追遠,傳承家族精神,讓魯姓的根脈在這些土地上延續著溫情與力量。
其二,魯姓委員會精心選派代表團,踴躍投身于諸多意義深遠的文化交流盛會。在三月三“黃帝拜祖大典”上,我們溯源尋根,感受華夏始祖的浩蕩恩澤;于“萬姓拜伏羲 尋根在淮陽”活動中,體悟古老文明的深邃底蘊;在“甲辰年重陽文化節”以及“2024甲辰年世界鄭氏拜祖大典”等場合,我們博采眾長,交流互鑒,不斷拓寬魯姓文化研究及宗親聯誼的視野與格局。
其三,由魯照陽副秘書長牽頭,魯曉旭、魯廣吾、魯又銘、魯志平諸位宗親組成的魯太師祠工作小組不辭辛勞,多次與當地縣、鄉兩級政府及村委會深入溝通、密切互動。魯曉旭宗親匠心獨運設計的建設方案一并提交,盡管前行之路不乏曲折,工作推進稍顯緩慢,但令人欣喜的是,如今魯太師祠已成功樹立文保單位的公示牌,房頂的破損之處得以修繕,門前的臺階也煥然一新,階段性的勝利果實熠熠生輝,凝聚著大家的心血與付出。
其四,在魯興表會長的引領下,《河南姓氏志·魯姓卷》編撰工作已接近收官階段。在此,誠邀各地宗親多多與興表會長交流探討,傾囊分享家族故事、珍貴史料,為這部志書添磚加瓦,使之成為魯姓家族文化傳承的厚重基石。
其五,各位宗親移步家譜展覽區便能看到,委員會廣聚各方資源,目前已搜集到河南省內開封、南陽、許昌、鄭州、濮陽、平頂山、焦作、周口、商丘、信陽、駐馬店等多地,以及省外山西恒曲、湖北天門、荊門、孝感,安徽安慶、六安,江西高安、南昌、撫州,湖南張家界,云南昭通以及貴州、內蒙古等紙質及電子家譜地共計95本家譜。這些家譜不僅是歷次活動中的亮眼展品,便于宗親們現場翻閱查閱,平日里若有需求,聯系興表會長前往其辦公室同樣可滿足求知渴望。
其六,為讓家譜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新光芒,實現創新性傳承與發展,由魯興表會長領航,魯建東會長、魯向培宗親全力投入的電子家譜館建設正如火如荼推進。截至當下,已成功錄入鄭州、新鄉等地近20000人的個人信息。在這一創新平臺上,譜上之人能以家譜樹的直觀形式輕松實現上下多代信息查詢,家族繁衍、遷徙軌跡一目了然,便捷高效。如此一來,家譜既有承載歷史厚重感的紙質版本,又有順應時代潮流的電子版本,讓年輕一代隨時隨地都能開啟尋根問祖之旅,深入了解家族脈絡。
其七,承載著家族文化與期望的魯姓委員會內部刊物《魯姓文化苑》即將精彩亮相。這份刊物精心規劃為五大板塊:一是新聞資訊,聚焦魯姓家族當下動態,實時傳遞家族新鮮事;二是交流聯誼,為宗親們搭建溝通橋梁,分享聯誼心得與感人故事;三是魯姓文化,深度挖掘魯姓的歷史淵源、民俗風情等文化瑰寶,其包含散文、詩歌、書畫作品等;四是姓氏探源,追本溯源,探尋魯姓在華夏姓氏長河中的起源與發展軌跡;五是古今魯氏名人,展現家族先輩風采,激勵后人奮進前行。
魯占盈講到,記得2024年2月23日,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陳建魁一行親臨魯姓委員會調研、考核,對我們的工作給予高度贊譽,稱贊魯姓委員會是一支將魯姓文化研究當作畢生事業、執著堅守、令人欽佩的團隊。領導的認可也將激勵我們繼續勇往直前、乘風破浪。
魯占盈最后講到,此刻,讓我們揮別過往,感恩過去一年里各位領導的悉心關懷、親人們的鼎力支持與無私幫助。昂首闊步邁向全新的2025年,我們定將初心如磐,逐夢不輟,秉持“開放 融合 互通 發展”的理念,當好魯姓宗親的貼心服務員,為魯姓文化的蓬勃發展、宗親聯誼的緊密無間付出更多心力,鑄就新的輝煌。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茹炳勤講話。他講到,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魯姓委員會2025年會暨迎新春團拜會在這里隆重召開,我謹代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對本次年會的召開表示誠摯的祝賀,祝愿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茹炳勤講到,家譜是一個家族的歷史文獻,是姓氏文化研究的基礎,希望魯姓委員會充分地發動全省魯氏宗親,組織編修好各地市的魯氏家譜,努力編好單姓本《河南魯姓志》和綜合本《河南姓氏志•魯姓卷》。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任華講話。他講到,非常高興應邀參加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魯姓委員會2025年會暨魯新春團拜會。首先,代表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及130個各單姓委員會和二級團體單位,對會議的舉行表示熱烈祝賀并致以新春的祝福!
任華講到,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凝聚和引領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勝利前行的強大精神力量。姓氏文化即是一種精神力量,也是一種巨大的物質力量,已經深深的熔鑄在我們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中。姓氏文化發展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和傳承。新時代新思想新機遇為姓氏文化研究發展搭建了廣闊歷史舞臺,帶來勃勃生機。在這個春天里,應把握新趨勢新變化順勢而為,用實際行動踐行河南姓氏文化研究使命,推動姓氏文化研究事業創造新的輝煌。
任何偉大的事業,都始于夢想而成于實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個人都是主角。奮斗,堅持奮斗,一切愿景皆有回甘。2025 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的謀劃之年,同時是省姓氏文化研究會成立三十周年。三十年來,省姓氏文化研究會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有效地組織和領導了全省的姓氏聯誼和文化研究活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任華講到,姓氏文化的發展永遠在路上。下一步,讓我們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更加緊密地團結在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周圍,以更為強烈的歷史自覺和主動精神,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團結奮斗。借此機會倡導三點建議,與大家共勉。
一是在“學”字上下功夫,務求學得真經。自古圣賢成大業,未有不由學而成者。為此,應擔負起新時代姓氏文化發展的使命,著力深化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著力增強學習研究的針對性、實效性,深入挖掘姓氏文化內涵,保護好、傳承好姓氏文化遺產,堅持不懈做好以文化人工作,以時代精神激活姓氏文化的生命力,展示姓氏文化的獨特魅力,推進姓氏文化與民族事業深度融合發展!
二是在“干”字上下功夫,務求取得時效。民族文化復興離不開文化價值引領,漫漫征途尤需精神支撐。應不斷構筑姓氏文化精神、姓氏文化價值、姓氏文化力量,發展壯大主流姓氏文化,在新時代大潮中躬身入局、實干擔當、勇毅前行,發揮大作為、展現新風采,提升姓氏文化影響力、展示新形象上久久為功,演繹出更加精彩的“姓氏故事”,共創姓氏文化發展的美好未來!
三是在“合”字上下功夫,務求凝聚動力。應大力弘揚正能量,激勵全省姓氏文化研究者士氣鼓舞起來、精神振奮起來,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團結在一起,同心同德,盡心盡力,風雨同舟,朝著省文化研究會確定的目標團結一心向前進。大家應研究好魯姓文化,傳播族人聲音,講好族人故事,朝著增進族人團結,推進合作交流方向,不斷匯聚族人智慧力量,形成族人事業發展正能量!
會上,任華向魯姓委員會贈送兩幅書法作品表示祝賀。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魯姓委員會榮譽會長、河南省曲藝家協會原秘書長魯銀海講話。他講到,魯姓作為中華姓氏大家庭中的成員之一,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的領導下,我們要秉持“開放 融合 互通 發展”的理念,擴大魯姓委員會的影響力,讓魯姓文化研究和聯誼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績。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魯姓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魯金萍宣讀委員會各項文件。
隨后,在大會上增補了新的理事會成員和工作任命,還對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并聘任魯少軍為魯姓委員會法律顧問。
會上,傅姓、高姓、晉姓、竇姓等兄弟姓氏委員會向魯姓委員會贈送書法作品表示祝賀。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魯姓委員會榮譽會長、河南省臺灣事務辦公室原副巡視員魯笑茵講話。他講到,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的指導下,我們魯姓委員會要在學習上下功夫,多向其他姓氏委員會學習探討,團結一心,做好文化研究工作。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我們魯姓委員會的工作會越做越好。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魯姓委員會常務副會長魯興表以淺談《家譜》為主題,講解了家譜的發展歷史和傳承意義。
在家譜的保護的弘揚方面,魯興表談到,一方面,加強宣傳教育,利用現代媒體平臺、文化活動等多種渠道,普及家譜文化知識,展示家譜文化魅力,增強民眾對家譜文化的認知與認同感,激發年輕一代傳承家譜文化的興趣與責任感;另一方面,推進家譜數字化保護與傳承工作,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珍貴家譜文獻進行數字化掃描、整理、存儲與傳播,建立家譜數據庫與網絡平臺,方便家族成員查閱與研究,打破地域與時空限制,促進家譜文化資源的共享與交流;同時,培養專業人才隊伍,鼓勵高校、科研機構與文化機構開展家譜文化研究與人才培養工作,培養一批具備歷史學、文獻學、文化遺產保護等多學科知識背景的專業人才,為家譜文化傳承與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此外,加強家族組織建設,鼓勵各地家族成立宗親會、聯誼會等民間組織,凝聚家族力量,組織開展家譜編修、祭祀祖先、家族文化交流等活動,營造良好的家族文化傳承氛圍,推動家譜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傳承與創新發展,使其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為中華民族文化復興貢獻獨特力量。
下午,還舉行了文化交流會議。來自全國各地的魯姓代表圍繞姓氏文化研究、家譜修撰、祠堂建設和魯姓發展,紛紛踴躍發言,建言獻策。
在交流中,代表們紛紛表示,魯姓文化是承載著悠久歷史與豐富內涵的姓氏文化瑰寶。發揚魯姓文化,加強根親姓氏文化研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魯姓委員會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