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基文的堂兄潘基秀(中)曾到河南滎陽尋根祭祖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胡巨陽文/圖
2006年10月,潘基文接替科菲·安南任聯合國秘書長時,海內外就迅速流傳其祖籍為中國河南之說。因當時史料不全,未予印證。如今,經潘氏后人幾年來考究和挖掘,已確認潘基文所在的韓國潘姓與中原潘姓系同宗同祖。潘基文的祖先,來自河南滎陽。
說法不一
潘基文祖籍何處曾有爭議
“潘基文的弟弟可能馬上來滎陽拜祖。”3月初,剛剛從韓國歸來的湖南潘氏文化研究會會長潘傳平帶回的消息,讓滎陽潘姓后人聞之欣喜。
作為某公司的法律顧問,潘傳平律師2月底去韓國考察,順便拜訪了韓國的潘氏宗親會。
“我見到了潘基文的弟弟潘基祥,他對同族人非常熱情。”潘傳平說,潘基祥還表示,今年5月份到長沙考察,如果時間來得及,他會到滎陽拜祖。
“潘基文的堂兄來過滎陽,那次是我接待的。”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潘姓委員會常務副會長潘建民說。2007年4月18日,潘基文任聯合國秘書長半年后,其堂兄潘基秀代表韓國潘氏宗親前往滎陽潘窯季孫公墓前拜謁。
此前,潘基文的先人是不是來自河南滎陽,尚有爭議。2006年10月,潘基文當選聯合國秘書長后,韓國曾有報道稱,潘基文在韓國的故鄉成了旅游景點,潘基文的祖先是從中國滎陽來到韓國的。
國內的福建潘姓后人卻稱,潘基文的祖籍是泉州潘山。宋元之際,泉州商人頻繁到朝鮮半島經商,不少人留在當地居住。韓國潘氏家族正是在那一時期遷過去的。泉州潘氏宗親還曾聯合全國潘氏宗親總會給潘基文發去一封賀信,潘基文亦復函致謝。
“說歸說,沒看到宗譜之前,不能確定潘基文祖籍在哪兒。”潘建民說,盡管都知道“天下潘姓出滎陽”,但不排除有其他姓半道改姓潘。
宗譜記載
潘基文與滎陽潘氏同根同源
潘基文的堂兄潘基秀的到訪,徹底打消了豫籍潘姓人的疑慮。
“潘基秀帶來了一套韓國潘氏宗譜,上面記載,他們是周文王之孫季孫公的后代,來自河南滎陽,以潘國為姓。”潘建民說,看到宗譜,這才確認他們和韓國的潘基文乃同宗同祖,大家的手握得更緊了。
韓國潘氏宗譜記載了韓國各地潘氏的起源和分支。關于潘氏始祖季孫公的記述,與滎陽、與全世界各地潘氏宗譜完全一致。
“只要宗譜上有‘一始祖是季孫公’字樣,那就證明他們來自河南。這一點,全國的潘姓人都認同。”潘建民說,為了給后人留作印證和紀念,征得對方同意后,他將韓國潘氏宗譜復印了一份留在滎陽。
河南商報記者發現,這本韓國潘氏宗譜,大多為韓文記載,只有少量中文,能明顯看出“周文王”、“季孫公”、“中原”等字樣。
同時,韓國潘姓后人也認定,河南滎陽是他們祖先的居住地。
追根溯源
潘基文的祖先南宋時遷居朝鮮半島
“資料顯示,南宋時期,一名叫潘阜的官員遷居朝鮮半島,潘基文便是他的二十七世孫。”潘建民說。
據史載,潘阜,又名谞,字君秀,南宋紹定三年(公元1230年)生。
潘谞容貌威嚴,天性剛直,博學善文,南宋王朝時官至翰林學士,南宋咸淳年間,蒙古侵占北京,潘谞被俘,寧死不降,元世祖愛惜他的才華,把他留在了自己身邊。
當時的高麗國已經臣服元朝,高麗國忠烈王(世子諶)曾向忽必烈提議和親,并居住在當時的大都,其間結識潘谞。宋元之交,時局不穩,世子諶謀略深沉,借機廣納人才。
高麗元宗七年(公元1267年),高麗樞密副使金方慶出使元朝,世子諶乘機讓金方慶將潘谞秘密帶到高麗國。潘谞后改名潘阜,時年37歲。
潘阜才能卓越,先后在高麗國任都知兵馬使、左諫議大夫、文衡(科舉主管)等職,曾帶兵東征日本,高麗國王封他為岐城府院君,逝后賜謚“文節”。
韓國潘氏分布于巨濟、岐城、南平、光州、結城等地,人口超過10萬。
祖根之地
潘窯村聞名世界
居住在世界各地的潘氏,國外以越南最多,國內以廣西為最。
2007年4月18日,潘基秀代表韓國潘氏宗親,來到滎陽潘窯村季孫公墓前祭拜,并把拍攝的照片寄給了潘基文。
潘姓后人說,潘窯村內原有潘氏祠堂三間,坐北朝南。祠堂依山洞而建,洞外部分雙架飛椽,灰色筒瓦蓋頂,檐下三踩斗拱,朱紅名柱四根,門上石匾額陰刻“潘氏宗祠”。祠前有一株巨柏,祠左側山頂為文昌閣,右邊溝口有一觀音廟,人稱“一柏擔三廟”,新中國成立初期坍塌無存。
20世紀90年代,世界各地的潘姓后人陸續到潘窯村尋根。1997年,臺灣一70多歲的老人找到這里,異常激動,稱終于找到了魂牽夢縈的故鄉。2003年,馬來西亞一個潘姓團隊來此尋根問祖,并把當地編纂的宗譜和潘窯宗譜進行對照。福建潘氏民居的大門上,絕大部分有石刻的“滎陽衍派”;浙江的潘姓人去世后下葬,棺材上刻有“滎陽”字樣,代表至死不忘祖根。
近年來,世界各地潘氏宗親來滎陽尋根謁祖者絡繹不絕。除大陸各省和香港、臺灣宗親會以外,還有馬來西亞、美國、新加坡、韓國、加拿大等海外潘姓后人。因為季孫公墓,潘窯村已聞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