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歷史傳說 >> 姓氏文化 >> 瀏覽鄭州

杜——始于釀酒鼻祖的姓

2016/3/3 11:45:13 點擊數: 【字體:

杜——始于釀酒鼻祖的姓

    《世本》有“杜康作酒(一本為“造酒”)”的記載,注為“黃帝時人”。《酒誥》也說:“酒之所興,肇自上皇。”這說明黃帝時期已有杜姓。據說杜康是黃帝的宰人(掌管膳食的官),而黃帝所居之“軒轅丘”在今河南新鄭。許慎《說文解字》說:“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少康是夏朝第6代國王,居住在今河南西部。所以,無論哪一說,杜康都是中國第一個杜姓人物,出自今河南。但因年代久遠,杜康以后的世系缺乏文字記載,一些姓氏書對杜姓起源另有說法。

    《新唐書·宰相世系》云:“杜氏出自祁姓,帝堯裔孫劉累之后。在周為唐杜氏,成王滅唐,以封弟叔虞,改封唐氏子孫于杜城,京兆杜陵縣是也。杜伯入為宣王大夫,無罪被殺,子孫分適諸侯之國,居杜城者為杜氏。”這是說杜氏是帝堯(為祁姓)裔孫劉累的后代。堯的兒子丹朱,被舜封為唐侯,在今山西翼城西建立唐國,其裔孫劉累能擾龍,在夏朝為御龍氏。后來,劉累遷到魯縣(今河南魯山縣),其后代有的仍留在唐,至商朝,更號為豕韋氏。西周初,唐人作亂,其國被滅,周成王將唐國舊地封給他的弟弟叔虞,遷唐國子孫于杜(今陜西西安東南),建立杜國,稱為杜伯。周宣王時,杜國國君杜伯入朝為大夫,受人誣陷,無罪而被周宣王殺死,因失其國。杜伯的子孫,大多逃往中原各國,有部分留居杜城的,以原國名為姓氏,就是杜氏。據《墨子·明鬼下》記載,周宣王殺杜伯不出三年而死,則此支杜氏約在公元前785年形成。還有一種說法是:杜國于“春秋初年為秦寧公所滅”。如按此說,以國為氏的杜姓形成時間,則應下延七八十年。

    又據《魏書·官氏志》,鮮卑族原有三字姓獨孤渾氏,北魏孝文帝于494年遷都洛陽(今屬河南)后,改為杜氏。

    春秋時,晉國有太子申生之傅杜原款,晉平公之膳宰杜蕢;魯國有叔孫氏家臣杜泄,避季平子之難逃到楚國,其子綽,為楚大夫。周代末年,杜宇在蜀始稱帝。這說明先秦時期杜氏已播遷于今山西、山東、湖北、四川等省。杜綽之孫杜赫,為秦大將軍,食采于南陽衍邑,世稱為“杜衍”。杜赫的曾孫杜周,為西漢御史大夫,以豪族自杜衍(今河南南陽市西南)徙茂陵(今陜西興平東北),后又分出許多支派。漢代至南北朝時期,杜氏在今河南境分布較為普遍,如南陽、內黃、衛輝、登封、偃師、許昌、林縣、鄧州、靈寶、洛陽、濮陽、新野等地均有其族人;陜西西安杜氏比較興旺。此外,今四川德陽、彭山、綿陽、成都,山西永濟、太原,安徽廬江、霍山,浙江杭州,湖北襄陽,江蘇高郵,河北臨漳、正定,山東章丘、濰坊等地,也都有杜氏的聚居點。唐代的《元和姓纂》列杜氏郡望為:京兆(今陜西西安)、襄陽、中山(今河北定縣)、濮陽、洹水(今河北魏縣)、陜郡(今河南陜縣)、安德(今山東陵縣)、扶風郿縣(今陜西眉縣)、偃師、河南(今河南洛陽)。其中以京兆杜氏、襄陽杜氏資料較詳。宋代的《廣韻》稱:杜氏出京兆、漢陽、南陽三望。杜氏于宋、元時期有族人徙居福建、廣東。

    鄭成功、鄭經父子治理臺灣時期(1661年至1681年),大陸杜氏開始渡海入臺;此后,閩、粵杜氏入臺人數不斷增加。在日本侵占臺灣期間,臺灣杜姓曾被迫改用森、森山等日本姓,直到1945年臺灣光復后才恢復原來的杜姓。目前,杜姓為臺灣第53大姓。近代以來,一些杜姓人走出國門,遠徙東南亞及歐美一些國家,開拓新的事業。

    在中國歷史上,杜氏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曾孕育出許多杰出人物。東漢時,河內汲縣人杜詩,任南陽太守,曾創造水排(水力鼓風機),以水為動力鑄造農具,見效大又省力,比歐洲同類產品早1100年,又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因被當地尊稱為“杜母”;潁川登封人杜密,在任太山太守、北海相時,以捕治為惡之宦官子弟聞名,官至太仆,被太學生稱為“天下良輔”;還有經學家杜子春,經學家、文學家杜林,書法家杜操。西晉有將領、著名學者杜預,荊湘流民起義軍首領杜弢。隋末有農民起義首領杜伏威。隋唐時有佛教高僧杜順。唐代杜氏更是人才濟濟,僅任宰相者即有11人,其中,杜如晦在太宗時與房玄齡共掌朝政,曾訂定各種典章制度,時人合稱“房杜”;杜佑既是宰相,又是史學家。還有詩人杜審言、杜荀鶴,文學家杜牧等,而最著名的杜姓人物則是大詩人杜甫。杜甫曾被劍南節度使嚴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他的詩繼承和發展《詩經》以來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中國古代詩歌的現實主義高峰,起著繼往開來的重要作用;他的許多優秀作品,顯示出唐代由開元盛世轉向分裂衰微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元初有江西農民起義首領杜可用。明代有畫家杜瓊。清代有詩人杜浚,云南回民起義首領杜文秀。近現代有愛國民主人士杜斌丞,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歷史學家杜國庠。

    杜姓在當今按人數多少排次序的中國姓氏中居于第53位,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4%,分布很廣,以遼寧、四川、河南、山東、河北、甘肅、吉林較多,這7省杜姓約占全國漢族杜姓人口的55%。杜姓不僅是漢族大姓,而且也是古今一些少數民族所使用的姓氏。除了上面已敘述者外,金時女真人徒單氏,漢姓為杜;明代云南府云南縣品甸(在今云南祥云境)土千長為杜氏,系白族;清代滿州人有杜姓,世居沈陽;清滿洲八旗姓都善氏、圖克坦氏,后均有改姓杜者;達斡爾族德貢氏、達力德爾氏,漢姓均為杜;鄂倫春族杜寧肯氏,漢姓為杜;鄂溫克族杜拉爾氏,漢姓為杜;土族什杜加氏,后改為杜氏;原居于內蒙古卓索圖盟和烏訥恩素珠克圖盟北路舊土爾扈特旗(在今新疆西北部)之蒙古人有杜氏;裕固族杜曼氏,漢姓為杜;四川阿壩藏族初貼多、初白大二姓,后均改為杜氏;白、滿、京、回、壯、蒙古、土家、朝鮮、俄羅斯、臺灣土著等民族也都有杜姓。作者:謝鈞祥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