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新聞資訊 >> 瀏覽鄭州

河南新鄭鄭風苑—傳承兩千多年的風韻

2013/8/28 15:39:42 點擊數: 【字體:

河南新鄭鄭風苑—傳承兩千多年的風韻

新鄭鄭風苑中鐫刻《女曰雞鳴》的奇石

河南新鄭鄭風苑—傳承兩千多年的風韻

新鄭鄭風苑

    □首席記者孫斌文杜小偉攝影

    在2010年度“世界最美的書”評選中,中國古籍經典《詩經》一舉奪魁。青年作家、學者李顏壘在所著的《最美不過詩經》中,發出這樣的感嘆和理想:兩千年前的愛情在田園牧歌里生根發芽。不妨當個手搖木鐸的采詩官,奔走于千頃沃野,彎下腰,采摘著屬于自己的快樂、憂傷,生活的每一個片段,不加修飾,都能吟出動人的樂章。

    采詩官是周王朝專門設置的一類官職,所有和文化有關的職業中,采詩官是最古老的,同時也是最具有文化品位的一種,他們巡游各地,采集民間歌謠,以體察民俗風情、政治得失。漢代史學家班固曰:“故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政也。”又說:“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采詩官)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于天子。”可以說,采詩官在屬于他的時代里,事實上擔當了國家民意調查員、新聞記者和國家詩歌記錄者的重任。沒有他們,我們難以看到詩的經典。

    著名文史學家劉大杰在其所著的《中國文學發展史》中,對《詩經》的贊嘆是:“兩三千年前的古代,我們的無名氏詩人,就能在音節上創造出這樣高的成就,實在是驚人的。”而現處今河南的鄭國和衛國的民歌,更為后人所稱道,“鄭衛之聲”成為流行歌曲和流行音樂的代名詞。記者學著采詩官的樣子,在鄭韓故城和溱洧之濱的鄭風苑,試圖采擷兩千多年前的鄭風,找回純真無邪的愛情、直抵人心的堅貞、自然的和美與生活的快樂。

    同車“白富美”,“德音不忘”迷萬人

    溱洧之濱的鄭風苑,散立塊塊美石奇石,有的巍峨,有的漏透,鄭風中21首民歌鐫刻其上。岸上綠茵如毯,花木錦簇,小河彎彎,九曲回腸,河畔苑中尋詩覓古采風,平添無限愜意。

    記者在這里“采風”發現,鄭國少男少女和大齡青年的“愛情節”,不局限于上巳節,秋收后的閑空之際,他們也會聚在一起載歌載舞,此唱彼和,或一人唱眾人和,收獲著愛情。鄭風苑奇石上鐫刻的《萚(tuò)兮》,記錄著秋季男女相會的盛況:

    萚(草木脫落的皮或葉)兮萚兮,風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萚兮萚兮,風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這是男女相會歌舞時,一人領唱時的即興之歌,亦即領唱人的“開場白”。領唱女子以風吹落葉起興唱道:風吹葉落,秋收完畢,大哥(伯)三哥(叔),盡情和我唱起來舞起來吧。

    在前來相會的女子中,不只是民間女子,還有品德高尚的“白富美”。如: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有女同車》中這位“同車”來的姓姜美女,面容像木槿花一樣又紅又白,走起路來像鳥兒飛翔一樣輕盈,威儀盛飾,“佩玉將將”,不但外貌美,而且品德高尚,風度嫻雅,讓人難以忘懷。

    這樣的女子,哪個男子不想邂逅?作家張愛玲有句著名的話:“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這就是男子的夢想。”現代人滿世界在找真愛,而現狀卻讓人沮喪,長年戴著面具行走謀生,鄰居住幾年了還不知道對方姓名,真心話比鉆石還稀缺,更不要說找到知己了。

    邂逅相遇,在今天可謂“千年等一回”,而這事放在古代鄭國,男男女女都很幸運,因不斷舉行的男女相會,男女很容易“邂逅”。《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tuán)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ráng)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美好的意思)。

    歡會活動的郊野,白露未晞,蔓草青青,露珠晶瑩剔透,楊柳依依,清流潺潺,恰在這時,邂逅相遇一位如同蔓草之上晶瑩剔透露珠般的姑娘,清新秀麗,搖曳生姿,情意泱泱。從女子那電光火石般的秋波流轉中,便知道她就是“適我愿兮”,與她一直美好下去。

    鄭人如此容易邂逅相遇,讓今人不免妒忌。

    東門之外,瀟灑鄭男獨愛“縞衣綦巾”

    記者漫步鄭韓故城東門,遐以靜思,對愛情忠貞的鄭風,自遠而至,《出其東門》:出其東門,有女如云。雖則如云。匪我思存。縞(gǎo)衣綦(qí)巾,聊樂我員。出其闉阇(音yīn dū,城門外甕城的重門),有女如荼。雖則如荼,匪我思且。縞衣茹藘(lǘ),聊可與娛。

    恍惚之中記者似看到,城中男子邁出城東門的剎那間,被“如云”、“如荼”燦若朝霞、艷若桃花的美女吸引了。可真要他作出選擇時,他眼空心明,神無所分,情無所移:“雖則如云,匪我思存”、“雖則如荼,匪我思且”。

    記者是個俗人,如果這事換了我,看見如云的美女,輕裘軺車,廣袖齊舞,間以昵詞,笑顰生媚,擲以芍藥,不免要丟三魂七魄。可人家這位男子,對衣著“縞衣綦巾”、“縞衣茹藘”的貧賤女子之愛堅貞不移。只要兩心相知,何論貴賤貧富,貧賤之戀獲得了超越任何勢利的價值和美感。

    《毛詩序》說,《出其東門》是“閔亂也”,時“兵革不息,男女相棄,民人思保其室家焉”。今人多認為毛序為“附會之辭”。原來,《詩經》之后的文人有個毛病,為了出名,爭著“附會之辭”給《詩經》的每首詩作序、作注,最后流傳下來的是《毛詩序》,后人再為《毛詩序》作疏、作注,再靠“附會之辭”出名。看著鄭風苑奇石上鐫刻的《出其東門》,忍不住想對現如今的衣俊卿、紀英男、劉志軍們來點“附會之辭”,這些人將掛在嘴上的貞操和堅守的那個信仰,毀損得滿地亂滾。《出其東門》,無疑是匡正我們愛情觀的教科書。

    鄭人夫妻,“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有朋友聽說記者正寫“鄭風”中的愛情,問最喜歡哪首詩。記者說喜歡的太多,朋友執拗地逼著說出一篇來。我答《女曰雞鳴》,理由是,它是鄭風中唯一一篇描寫夫妻生活的情歌,更是言不留色的“綠色小說”。對它,千人有千人的解讀,你可以解讀為女人主說,也可以理解為男人主說,但每種解讀都會讓人心醉:

    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將翱將翔,弋鳧與雁。

    弋言加之,與子宜之。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之。

    在這首膩戀被窩、纏綿悱惻的情詩里,形象地描繪出一對靠打獵為生的男女歡寢方濃的甜蜜與恩愛,親切別致,神情畢現。

    《詩經》輯錄了15國風,鄭風之外,其他國風中涉及情愛的占總篇目的不過十之有三四,唯獨鄭風,愛情篇占十之八九。“男女亟聚會,聲色生焉”,不但是鄭聲繁盛的原因,同時也造就了鄭風風格獨特的愛情故事:鄭人談情說愛全是“女惑男”。欲知后事,且看下回分解。(原標題:河南新鄭鄭風苑—傳承兩千多年的風韻)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河報(2013-08-2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