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五彩滲化、自然天成的鈞瓷窯變藝術推向了新的高度,在鈞瓷收藏界享有盛譽的王現峰鈞瓷藝術研討會和作品展10月19日在鄭州市古玩城展覽廳舉辦,同時還舉行了國寶第五輯《王現峰鈞瓷珍品集》首發式,該書收錄了王現峰創作的41件窯變奇美、玉潤天成的作品.
原輕工部陶瓷研究所試驗場廠長、河南省陶瓷總公司總工、毛主席用瓷制作者楊文憲,河南省著名陶瓷專家、原中國工藝美術最高獎百花獎評委徐國楨,河南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劉延忠等三十多位陶瓷界著名專家和收藏界知名人士參加了研討會。
與會人員高度贊揚了王現鋒在鈞瓷藝術上的傳承和創新精神,認為他把鈞釉的玉潤特點推向了新的藝術高度。楊文憲說,王現鋒的作品達到了“想雅玉潤,別有風格,形神俱妙”,給與了較高的評價。
王現鋒,1963年7月出生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自幼受鈞瓷文化影響,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對鈞瓷釉料進行選擇性試驗,對鈞瓷的成色機理和燒成制度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和研究,取得重大成果。作品器型優美,工藝考究,釉質肥厚,溫潤如玉,作品多次在國內鈞陶瓷展中獲得金獎,2012年其作品《象鼻瓶》獲得“全國鈞瓷評比十大珍品獎”。其獨立開展的新型煤窯窯爐的研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和禹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對推動鈞瓷窯變藝術的發展和環境保護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其在鈞窯傳統煤燒技藝上的獨特貢獻,并創作出的香雅玉潤的作品,近年來受到全國各地的鈞瓷愛好者青睞和喜愛,被競相收藏。
始燒于唐代,盛于北宋,以“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神奇“窯變”而聞名,北宋徽宗定為御用珍品,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其歷經千年而盛燒不衰,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鈞窯系。時至今日,在鈞瓷的故鄉河南禹州鈞瓷生產再創歷史輝煌,涌現出一大批知名窯口、制作大師和珍品奇品,呈現“窯煙遍地起,到處放光輝”的繁榮景象。(原標題:王現峰鈞瓷藝術研討會和作品展在鄭州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