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丹巴藏寨、喀納斯圖瓦村……這些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地方”的古村落,憑借著古老的歷史和自然風光吸引著國內外游客,而古村落及“鄉土建筑”保護也日益成為優秀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點。記者日前從市考古研究院了解到,在上街區峽窩鎮方頂村,也有一條保存相對完好的清末、民國古街隱藏在偏僻鄉間。
在市考古研究院汪松枝的帶領下,記者驅車來到上街、鞏義交界處的方頂村。儼然踏入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描述“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世外桃源。步入村落,方姓家廟首先映入眼簾,傳遞出這座幽靜鄉村古老的氣息。“洪洞遷來數百年,子孫繁衍萬代傳”的大紅對聯依然喜氣洋洋,與庭院中的芳草萋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深入村莊,一條近兩百米長的古街呈現在眼前。街兩旁的老房子一座挨著一座,磚雕、石磨、石凳、雕花屋檐似乎正在訴說著陳年往事。汪松枝告訴記者,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開始后,他在上街地區進行田野普查時無意發現了這座有著“老房子”的村莊。
“嚴格來說,它們應該被稱作‘鄉土建筑’。”汪松枝說,“這座村子的建筑保存了清末至民國到現代的建筑形式,其完整性、傳承性和數量眾多令我大吃一驚,想不到在離城區這么近、交通這么便捷的地方還有這樣一座古村落。”汪松枝說,他初步判斷,這些房子至少是民國時期的建筑,甚至在某個房子的墻上,還能找到漢磚的影子。
汪松枝估算,這座古村中約有百余座古建筑,總面積上萬平方米,但如今,一條水泥路將方頂村一分為二,一邊是新蓋的樓房,一邊是逐漸廢棄的老街。
令當地村民頗感驕傲的是這個村清末還出過一位翰林趙東階,他的故宅如今也保存完好。故宅橫梁上“中華民國一十五年,孟夏月,屋主趙東階率子印、綬暨孫繼端、繼超、繼翰創脩永用”的字樣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