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走進鄭州 >> 印象鄭州 >> 瀏覽鄭州

滎陽游記:香凝古殿興國寺

2013/5/24 9:16:52 點擊數: 【字體:

滎陽游記:香凝古殿興國寺



    滎陽市東南賈廣公路十三公里處西側立有一座15米高的樓碑,上書“興國寺”三個楷書大字。舉目西眺,幽谷之中藏一宏偉、典雅的古寺,我們便拾級而下,去領略那佛教勝跡的魅力。

   
站在興國寺山門前,近看,足下是一長方形菜園,里面種有紅白蘿卜和各種雜菜,郁郁蔥蔥,格外喜人。溝底上是將成熟的谷子、玉米,金燦燦,沉甸甸,一派豐收景象。寺對面溝壑縱橫,林木蔥蘢,一碧無垠。寺西一片綠染澗谷的小森林,日照處翠碧競綠,乃不知人在翠峰,而宛若駕一葉扁舟,蕩槳在茫茫碧海之中。

   
寺門高大寬敞,藍瓦黃脊,門頂嵌一石刻,上書“興國寺”三個遒勁灑脫的金色大字,檐下掛一對紅燈籠,閃爍著寺的希望。山門兩側寫著:“法輪常轉”、“佛光普照”八個楷體大字,預示著古寺的生命力和輻射力。門前兩側有兩棵冬青樹,厚潤碧葉間掩映著簇簇素馨的細白花,絲絲風中,正播送著一樹濃濃的芬芳。看上去寺門結構嚴謹,布局合理,翹角風鈴,翩然欲飛,非常古樸秀麗。

   
觀賞間,順著幽幽鐘聲,我們仿佛透過歷史的塵煙看到了古寺曾經的輝煌與衰敗。建于唐咸亨二年(公元671年)的興國寺,一樣有過自己的美麗傳說和輝煌的鼎盛。唐咸亨二年,白馬寺的和尚慧濟禪師云游到此,見此地北枕壇山,南臨運糧河(須源溪),有“五龍朝圣”之說。慧濟視為寶地,稱:“上有命,尊佛興國”。遂于此建寺,名日“興國寺”,院落三節,門三道,建有天王殿、前佛殿、閻王殿、大雄寶殿等,占地二百余畝,有僧十六人,寺院建筑十六畝七分,慧濟為方丈,慧遠為住持。到唐玄宗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有僧二十七人,寺產一百二十四畝,凈覺為方丈,修明為主持。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約公元979年)進行重修。宋元豐四年(公元1081年)寺產擴為三百六十五畝,有僧四十三人,雜役十一人。唐宋兩代,香火興旺,屬于鼎盛。迨元代入主,戰爭頻繁,中原罹難,寺受騷擾,眾僧多逃。唐宋碑刻,毀之殆盡。俟朱明大定,黎民至,農商興,古寺復興,寺產擴至四百八十八畝,僧人達五十八人。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縣令李選贊助,妙青、青山和尚募緣,重修一次。萬歷七年(公元1579年)又進行重修。直到清代,香火依然。后來,由于兵荒馬亂,特別是“文化大革命”,興國寺屢經劫難。昔日榮耀何處覓,惟有白云空悠悠。佛教徒、退休老工人丁英俊和廣大僧尼在國家政策感召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經過十個年頭的努力,興國寺又以嶄新的雄姿屹立在中原大地。

   
在門口迎接我們的是一位身著圓領佛衫的僧人,他雙手合十,施禮相迎,我們則躬身還禮感謝。正巧,74歲高齡的丁英俊也到跟前,握手言談,甚是禮貌,領著我們參觀寺院。正面是大雄寶殿,東側為觀音殿,西側為南無大地藏王菩薩殿。院內中間有一花壇,甬道兩邊各有六堆黃楊、三棵松柏。東側還有一棵狀如大傘的杜仲樹。殿前有一口大鼎,是信徒們燒香焚紙的香爐。殿兩旁各有一通靈塔,右側是“興國寺比丘俊孤峰續諱濟第二十五代靈壽之塔”,大明嘉靖六年歲次丁亥冬仲月望吉旦由子弟清定、慶常“三清”、“三常”立石,以悼恩師之功。西側是“圓寂師瑞公和尚之塔銘”,大明嘉靖三年歲甲申孟冬十月吉日由“三德”弟子所立。塔是和尚墳墓上以表功德的建筑物,宛如兩棵青蘆,生機勃勃,給整個寺院增添了思古之幽情,也展示了古寺的興衰。
 

滎陽游記:香凝古殿興國寺


    站在花壇前北眺,大雄寶殿氣勢恢宏,雄偉壯觀。飛檐斗拱,屋脊飾琉璃吻獸,重脊上有黃色寶壺等。重檐歇山造,五開間,抬梁式物架,殿前有一廊道,檐下有六幅山水彩繪和三幅佛像彩畫,菱花窗格和兩根大紅柱,東邊紅柱橫擔掛一口大鐘,丁英俊拿錘敲擊,聲音洪亮,縈耳長鳴。殿內有一佛洞:中間為如來佛,左側為岳釋佛,右側為阿彌陀佛。如來佛石刻金身,造型生動,和顏普目,曲膝端坐,肌肉豐滿,線條柔和,神氣透逸。岳釋佛和阿彌陀佛造型豐滿,姿態各異,面目清秀,嫻靜端莊,眼中有神,口中有情,好似時刻關心人間滄桑,無聲地唱著祝福贊歌。兩邊各書黑色經句,緊靠墻壁,前面放一供桌,桌上有一缽鈺,黃緞帷帳方方正正,徐徐拉開,桌前是一個焚香爐。殿內氣氛肅然,香煙繚繞,金光迸發,鐘聲時鳴,給人一種莊嚴和慈祥之感。信則靈,心誠則靈。就是在這座寺里,一年四季朝山拜佛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香煙不斷。信徒集于大殿祈禱,鐘鼓齊鳴,香煙裊裊,伴和誦經音樂,別有一番風味。身披香袋的老農民一跪一叩,十分虔誠;牽手搭背的紅男綠女在跪拜間少不了幾分輕薄;西裝革履的老板、大款們則各有心事,積德投幣,出手不凡,心想讓佛爺、菩薩當財神,使自己的生意興隆,生財有道;偶有老外先生、太太,也來寺里燒香拜佛,有的還口中念念有詞,求佛保佑平安,事業興旺發達。佛爺、菩薩雖未明說一句話,然有許多香客、游人從這里得到了滿意的“信息”,高興歸去。

   
東西配殿井然有序,錯落有致,藍瓦紅椽,古樸秀麗。東配殿為觀音殿,供奉“南無大悲觀音菩薩”木雕金身,濃麗豐滿,高1.6米,頭戴寶冠,身披纓珞,袒胸露臂,錦衣鄉裙,玉容含情,秋波流慧,高鼻長眉,朱唇一點,左手托凈瓶,右手拿柳枝,盤坐蓮花臺,法像端正,瀟灑飄逸,時刻露出對人間的關注和智慧的光芒。因此,人們把觀音稱之為中國的維納斯和理想中的母親,非常敬重和崇拜她救難送子,造福眾生。西配殿侍奉著“南遠大原地藏王菩薩”,木雕金身,造型美觀,肅穆端莊,比例適度,氣宇軒昂,光彩煥發,炯炯的目光中透著一絲憂慮,注視著陰間的正義邪惡和世態炎涼。

   
穿過西廂門,便是三圣殿。這座建筑造型別致,凌煙架日,飛檐眺檻,輝煌崇麗。黃色琉璃瓦,如隴整延,給人一種美的感受。脊上裝有紫紅色寶壺和二龍戲珠,山脊獸頭仰天,神態威猛。整座大殿和美麗的花園,與遠處丘峰綠嶂、藍天白云景色相融合,如詩如畫,構成了一幅雄渾奇麗的盛景。我們在驚嘆勞動人民這巧奪天工的巨制之余,由衷地贊嘆農民建造者們的偉大氣魄和杰出智慧。在這座殿里那金身燦燦、神態自然、栩栩如生的觀音菩薩、阿彌陀佛和大釋至菩薩雕像,由一批身懷絕技的能工巧匠,精心用材,雕塑而成。這種用“形神兼備”傳統藝術手法雕塑的佛像,是極高的藝術珍晶,如果沒有很深的藝術造詣,沒有精心的構思,沒有生活的積累,是不會捕捉到這么復雜的藝術靈感的。人們從這些藝術品巧妙的構思和獨特的造型中,可以窺視本地風土人情之一斑。
 

滎陽游記:香凝古殿興國寺

    曲徑回環,回廊綴閣。我們漫步東院,牽動情思,撩人情懷的是花,一叢叢,一團團,一簇簇,鋪展著,逶迤著,融在花容里的是一個民族的美好心靈和似錦的前程。正對大門是“興國寺觀音菩薩塔”,布局嚴整,宏敞壯觀,姿態飄逸,八角九層,凌空飛舞。底層左右兩側各有一塊石刻經文,塔正面是“興國寺源流述略”碑刻銘,記載著古寺的滄桑歷史。登上塔的最高層,寺景全貌盡收眼底,山巒農舍、田園綠樹一覽無余。此時此刻仿佛置身于藍天白云之間,盡情享受大自然賜予的清雅溫馨。也許你會想到神秘和魔幻的古塔雖然經歷了數百年的滄桑,但不能幫它的信徒完善那夢幻里的希望。塔的東側是僧人們住的地方,清凈幽雅,十分安靜。塔的北面是僧人的齋房,一次可供二百多人就餐。時值中午,丁英俊和一個和尚請我們用齋,我們不好意思辜負僧人的熱忱款待,只好平生第一次在寺里用餐了。這時,從五臺山來了兩個尼姑,我同她們談起了五臺山的情況和興國寺的現狀。她們說,天下僧人是一家,吃喝住宿都不怕,走到哪里都一樣,興國寺雖比不上五臺山,但這里環境優美、清靜,人親,徒和,再發展下去,必然前景無量,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原名剎。我對做齋的尼姑開玩笑說:“這里幽雅安靜,誦經念佛,吃齋化緣,一定長壽,我也想來這里當和尚,不知您收徒弟否?”她笑著雙手合十答曰:“熱烈歡迎。”惹得僧俗滿堂大笑。

    橘紅色的夕陽悠悠地消失在大雄寶殿的脊頂,亮麗的晚霞似一匹透明的紅絲飄帶曳在西方天際。暮色乘著晚風緩緩走來,為興國寺籠上一層靜謐的色澤,這時,我們才依依不舍地離開那古老而年青的興國寺。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商都網(2011-09-2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