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走進鄭州 >> 印象鄭州 >> 瀏覽鄭州

少林尋緣:品味遺忘今生的少室山

2013/5/24 9:54:23 點擊數: 【字體:

少林尋緣:品味遺忘今生的少室山

嵩山少林

  “日出嵩山坳,晨鐘驚飛鳥…”一直以來對少林寺的了解,僅僅是來自于1982年的那部電影,盡管那個時候的我還沒有出生,但記憶中自己小時候總是能在電視上看到這部經典的片子,和鄭緒嵐這首幽幽的《牧羊曲》。我是個喜歡吹口哨的女孩,一路上懷揣著滿心的期待與憧憬,口里重復的吹著這個曲子,或許是想給自己營造更多的少林氛圍吧。當然女孩吹口哨一直遭到家人的反對,總是會和壞分子、不好的符號聯系在一起,不過一貫以淑女范兒示人的我相信正義的人還是能分辨的出曲直的。

  一路興奮的來到登封時,我才發現自己口哨的配樂實在多余,大街小巷,各式各樣的武術學校儼然已經成為了不用訴說的少林形象,山里莊外的《牧羊曲》更是此起彼伏,蕩氣回腸在這群山環繞的山谷之間。去往少林寺的路上總能看到孩子們一隊一隊的喊號習武,于是腦子里不免產生個問號,不知是不是當地的孩子從小的教育都在武術學校中度過?當然,這是個無從考證的問題。

少林尋緣:品味遺忘今生的少室山

山門

  當你發現周圍環境愈加清靜,唯有這首曲子依然如裊裊炊煙般縈繞在耳際時,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你已經來到了少室山腳下,佛祖身旁。以往景區密密麻麻,扎扎哄哄的游人此時此地似乎也都被佛門清凈所感染;少室山的秋色充滿著夢幻與文化,火紅的楓葉、金黃的銀杏樹,嫩綠的楊柳…等等很多我叫不上名字的植被拼湊在一起,沒有格外華麗的辭藻來形容它了,只能說是美的一塌糊涂,不知這個詞你是否滿意?

少林尋緣:品味遺忘今生的少室山

傳說中的少林光棍樹

  少林寺的美是不容紛爭的,但不得不提的是,過度的商業運作幾乎超過了我之前所去過的大多景區;每走幾步都會有人張羅著要不要拍照留念,即便是我們一行五人人手一臺單反的情況下,依然會遇到無法施展的時候;似乎那景色仿佛就是賺錢的專用,你可以不花這份錢,也可以不用我的相機照,但你也不能用你的相機拍這個地盤上的景兒。似乎聽起來有些荒謬不合邏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怎會有這樣說不通的理兒呢?

少林尋緣:品味遺忘今生的少室山

千佛殿中的壁畫

  沿著綠樹成蔭的小石路向上前行,赫然置身于一列列輕松綠柏之間時,眼前便是少林寺,紅墻灰瓦,黑匾金字;邁步跨入山門那一刻,你可曾知道在這里,時空已經穿越了1500年之久,這座寺廟是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為安頓印度高僧跋陀而建,因其建于嵩山少室密林之中,故定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度高僧菩提達摩來到少林,在少室山五乳峰一天然石洞面壁九年,首傳禪宗。至此,少林被稱為“禪宗祖庭”。唐初,少林寺志堅、曇宗等十三棍僧,在秦王李世民討伐王世充的征戰中,立下漢馬功勞,得到了李唐統治者的贊譽和封賞。在此期間,由于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發展極快,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剎”的美稱,少林功夫也從此美名遠揚。明代達到鼎盛。在民國亂世期間,大多建筑被燒毀,現如今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在新中國成立后而修復重建的。從北魏到唐宋元明清,從民國到今天,這座少林寺承載了太多歷史變革和文化洗禮;滄海桑田,斗轉星移過后不知我們這些后世子孫能否想象得到它的時空影像應該是一副怎樣的畫卷,又是何等的悲壯可泣。 
 

少林尋緣:品味遺忘今生的少室山

少室山腳下

  少林寺的銀杏樹也是一大風景。進入山門,幾棵大銀杏樹便映入眼簾,碩大的樹冠如一把把擎天巨傘,遮日蔽雨,庇護著禪宗祖庭,千年古寺。聽導游講“夫妻樹”、“光棍樹”的趣聞,一笑置之。樹頸身上三三兩兩的現出很多洞眼,相傳這是昔日僧人連二指神功時留下的印記。漾著濃濃的秋意,金黃的銀杏葉透過陽光的照射,時而被風吹過沙沙作響。地上樹影婆娑,落葉層層。游人們身處其下,恍若被佛光籠罩,醍醐灌頂,愜意無比。銀杏是新生代第四紀冰川時期的孑遺植物,素有植物活化石之稱,嵩山各大寺院均有種植,而少林寺的銀杏之多、之大,則冠絕嵩山。銀杏為古剎倍添了幾分禪意,樹又因寺而名,千秋少室山靈在,白果內含貝葉書。少林寺的樹很多,如同經書一樣,承載著佛家的智慧;又如史書一般,記錄著寺院的滄桑。它們經歷了千年的風吹雨打,霜侵雪襲,但依然屹立于天地間,成為氣節的象征;雖屢經火焚,但卻仍然生生不滅,郁郁蔥蔥。

少林尋緣:品味遺忘今生的少室山

塔林--歷代高僧主持圓寂后的歸屬

  一撥又一撥的游客在天王殿、大雄寶殿虔誠的祭拜著…。四天王像、觀音像、十八羅漢、大臥佛,高大威聳,表情莊重。寺中的方丈室大門緊鎖著,這難免激起人們的好奇。同行的人告訴我,據說一般門鎖著的時候表示方丈在呢,當然這或許只是戲言,沒有依據,也是為游玩時多個話題吧。據說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9月30日,清高宗弘歷游少林寺時就將方丈室作為行宮,所以這里又稱“龍庭”。方丈室門外有口大銅鐘,這是只有方丈才可以使用的,一般在有事件需要召集大家時敲擊的 。

  千佛殿,是少林寺最后一進大殿,也是少林寺現存最大的佛殿。因殿內繪有大型壁畫五百羅漢而得名。殿內供毗盧佛,所以又稱毗盧閣。神龕后面北壁及東、西兩壁,繪“五百羅漢朝毗盧”大型壁畫:壁畫高七米五,長四十二米,面積約三百二十平方米,構圖嚴謹,形象生動,氣勢磅礴,世所罕見。殿內地面上,尚有四十八個腳坑,相傳是當年寺內武僧練武所留存下來的。由于清代朝廷禁止民間習武,所以少林武僧只好選擇最隱蔽空曠的千佛殿習武。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新華網(2010-11-16)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