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廟會已經成為人們閑暇時的一種娛樂
自古以來,春節期間逛廟會是中國人民一個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動。當然了,河南鄭州也不例外,春節期間您來鄭州城隍廟會來看看就知道了。
2月21日下午來鄭州城隍廟會觀看,快到城隍廟的時候就已經聽到里面敲鑼打鼓的聲音,非常喜慶。在城隍廟的旁邊的墻上有對城隍廟的解釋,可以使來的人對城隍廟有個大體的了解。走到城隍廟門口才發現,趕廟會的人真是多,聽旁邊的人說這還是少的,春節的前幾天可熱鬧了。
城隍廟有三個小院,從正門進去就是城隍廟的前院,前院也有表演活動,主要是一些民間活動的表演,我們去的時候表演的正是唐僧師徒四個去西天取經的故事。每個演員都穿著道服,戴著面具繪聲繪色地表演者,演員的步伐跟著鑼鼓的節奏,把自己的表演展示的淋漓盡致。更有趣的是,觀看的人們給唐僧師徒四人照相時,他們會停下來擺著可愛的姿勢讓人們照。接下來,又有兩個“大頭”娃娃上來表演,兩個“娃娃”臉上笑呵呵的,非常喜慶,讓看著的人也非常開心。兩個“娃娃”時不時地跳著歡快的舞蹈,而且又調皮地打架玩耍,他們打架的可愛的樣子,讓觀看的人笑的是合不攏嘴。
四川的變臉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觀看
演員在表演踩高蹺
進入中院,里面也有精彩的表演,有傳統的高蹺舞,演員踩著高蹺,擺動著衣袖,跳著舞蹈,偶爾還會和臺下的觀眾互動。對于我們平常人,踩著高蹺走就很困難,更何況還是跳舞,真的很佩服這些演員。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些演員表演的這么好,臺下定是下了很大的功夫。高蹺舞表演完之后是變臉,上來表演變臉的都是小演員,小演員們每一次把遮著臉的衣服放下來的時候就會變出一張和剛才不相同的臉,很是奇妙。觀看變臉的觀眾很多,如果來得晚了,想看擠都擠不進去。
在中院和表演相對著的就是供奉城隍爺的廟堂,城隍廟的香火非常旺盛,香火一把接一把地點著,來上香的人不僅有老人,還有年輕人,不論年老年少,來上香的人都懷著一顆虔誠的心。觀看這些虔誠的人上香,讓你也會忍不住上一把。廟堂的旁邊是兩棵老樹,樹上密密麻麻地記著人們祈福的紅帶,有的祈求家人平安,有的祈求婚姻幸福、有的祈求發財等,不管是迷信不是,它都代表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魏義民的“猴加官”在廟會上吸引了不少小朋友
進入后院更熱鬧,后院都是擺放的民間工藝品,有糖藝、吹糖人、捏面人、猴加官、剪紙、桃核雕刻、淮揚泥泥狗等民間工藝,其中比較著名的有連德林的剪紙、魏義民的猴加官、邵波的泥泥狗和“馬三吹”的糖人。
連德林每次參加廟會活動都會帶著他新創作的剪紙作品
在連德林的剪紙攤位上擺放著他的剪紙作品,出了有以往的剪紙作品,連德林還為專門為蛇年做了剪紙作品。連德林說,蛇、鼠在人們的傳統觀念里寓意不好,連德林說他想賦予蛇一個吉祥的定位,說以制作了《蛇戲蛙》,寓意是年年發;還有《蛇盤兔》,寓意年年富。連德林還說,從1995年第一屆廟會開始以來,他每年都來廟會,而且每年都會寫一篇關于生肖的文章而且還有配圖,他已經寫了兩輪24年了,并且連德林還計劃將以前寫的有關于生肖的文章整理成書,給后人能留下點東西。連德林說,他覺得來參加活動非常開心,這是一個很好的展示平臺,通過這個平臺,不僅可以讓人們了解自己的作品,還可以和其他人相互交流。最后,連德林還說,應重視本民族的非物質文化,并且加以宣傳推廣。
鄭州城隍廟會非常地熱鬧,在鄭州城隍廟會,你可以看到很多民間的的工藝品,有的現在已經很少見了,這些民間工藝的精華,我們要繼續發揚光大。游鄭州城隍廟會,不僅觀看了精彩的表演,同時也品位了河南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