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走進鄭州 >> 印象鄭州 >> 瀏覽鄭州

少林尋緣:品味遺忘今生的少室山(2)

2013/5/24 9:54:23 點擊數: 【字體:

少林尋緣:品味遺忘今生的少室山

塔碑上的雕花

  塔林是不可遺漏的景點之一,少林寺院往西大概三百米左右,因塔散布如林,故稱塔林。塔是印度古音“塔婆”簡稱,意為墳墓,在我國專指僧人的墳墓。塔內一般安放逝者的靈骨或生前衣缽! 

  這里的塔林是少林寺歷代住持和有成就、有貢獻的僧人的墓群。按佛制,只有名僧、高僧圓寂后,才設宮建塔,刻石紀志,以昭功德,激勵后來。塔的形制層級,高低大小,除了各個歷史時期的風尚和具體情況(如戰爭時代,改朝換代等)影響,還體現著逝者生前在佛教界的地位、成就和威望。幾百座高矮不一的塔錯落有致,迎著夕陽不覺透著一種凄婉的意境。凡頂部是錐狀的塔則代表這是一位武僧,而文僧的塔碑頂部則是四方的平面。在這里,自隋朝以來各歷史時期的塔一共有幾百余座,按層級分,有單層和多層。每個僧人如果在塔林建塔,原則上少林寺是不動用公款的,經費來自自己的遺產和弟子的捐獻,所以高低大小就代表了他生前的地位高低、功德大小、弟子多寡、經濟狀況;但是即使有再大的功德、地位再高、再有錢,其建塔的層數也不能超過七層,佛教有句話: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浮屠指的就是佛塔,所以為紀念哪個人所建的墓塔是不能超過七級的,只有佛塔才可以在七級以上;另外這些塔全是單層數,只有一層、三層、五層、七層,沒有二、四、六層,這一方面是我國古代的建筑習慣,以單數來代表陽剛,另一方面是暗喻僧人們為追求六根清凈不主張成家的意思。

少林尋緣:品味遺忘今生的少室山

小石獅

  塔體上往往刻有精美的圖案和浮雕。塔銘內容更加豐富,每座塔正面都有塔額,標識塔主名號;有的塔后還有塔銘,幾位有較大影響的高僧塔邊,還專門樹立碑石,詳細記載塔主的生平事跡,嗣法傳承,以及立塔人,立塔年代等內容。在這里一座非常新的塔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與以往篆刻的文書相比,這座塔的周身雕刻滿了飛機、輪船、筆記本等等高科技圖案,據了解這是禪師素喜之塔  素喜大師可以說是少林寺里長老級別的高僧,在佛教界武術界名氣很大,海內外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有幾十位已經是國家專家和大師級的人物。這座塔在他生前就以壽塔的名義修好,預留了地宮,素喜圓寂后下葬在這里。整個塔有濃郁的現代氣息,也反映出禪宗的入世說和時代說,代表著禪宗的發展不脫離現實不遠離時代。

  寺里有很多小和尚自幼練習童子功,不少孩子都因為身體過分的消耗而不幸夭折,盡管他們還未曾有機會成為得道高僧,但塔林中也專有一座屬于他們的塔碑,這座塔碑與其他的不同在于是開放的,面朝東方,這象征著他們需要依靠太陽光芒的照射而繼續成長。要說到眾高僧的塔碑,恐怕每座身上都有著一個曠世傳奇,每座身上都沉淀著卓著的功德,只有身臨其境才能切實感受那份世上獨一無二的純凈與凄美。

 

少林尋緣:品味遺忘今生的少室山

秋意濃濃的少室山

  金秋的少室山有的不僅是少林寺的光環、五顏六色的植被更是將連綿不絕的群山層林盡染。當站在山頂眺望遠方時,忽然一種莫名的沖動似乎在促使自己也想體驗一下縱身一跳的豪情壯舉,張開雙臂敞開懷抱擁摟少室山。不由想起幾年前哥哥是懷揣著怎樣的勇氣、何等堅定的信念,那該是一股多么強大的力量,才會從文華東方搖身一躍,回歸天地的懷抱;蛟S很多人認為那是一種萬念俱灰的逃離,但我以為在這樣一幅充滿禪意的畫卷中行走,有時候人對于信仰的追逐會讓我們心甘情愿的放棄生命,擁向大自然。

少林尋緣:品味遺忘今生的少室山

少室山懸崖峭壁絕處逢生

  沿著陡峭狹窄的山道一路攀爬,我狠勁扯開嗓子對著群山一通兒呼喊,聽著自己的回聲在山谷中蕩漾,同行人的歡聲笑語,單反快門咔嗒的閉合聲,我猛然意識到自己似乎已經很久沒有這樣開心忘形過了,居然在這樣陡峭的山中連蹦帶跳,以至于下山后才發現代表著身份象征的證件居然遺失在了少室山中。于是朋友們紛紛開起玩笑,說我算是有佛緣的人吧,連身份都遺忘在這座佛山之中,可見一定是來此尋找前世今生的人。

少林尋緣:品味遺忘今生的少室山

陡峭的巖石

  黃昏時分的光線格外寶貴,無論是拍風景還是拍人像都是絕佳的時機,也正是此時,晚霞、夕陽把原本就色彩斑斕的少室山更加賦予了一層耀眼的袈裟,穿透淡淡云霧,使得遠處的景致逐漸清晰起來,明天一定是個好天氣。

少林尋緣:品味遺忘今生的少室山

禪宗大典

  由于晚上安排了觀看壯觀的《禪宗大典》音樂劇的行程,不得已我們爬到棧道后只能放棄繼續向三皇寨前行,乘坐纜車順山而下,纜車雖然是懶人的辦法,但它的優勢在于可以在不同高度不同角度將少室山一覽無遺,這大概也是爬山人無法享受的遺憾吧。

少林尋緣:品味遺忘今生的少室山

從始至終紋絲不動的大師

  原本想靜下心來把《禪宗大典》寫完,但我發現自己的文采匱乏,實在無法將這世間最唯美的藝術創作用言語來講述。老和尚在念經,小和尚在挑水,浣紗女在洗衣,小夫妻在放羊…。繁星點點一片忙碌的勞作之景,突然天降大雨,電閃交夾,老和尚紋絲不動依然打坐念經…。全場的音樂效果震撼轟動,即便心中再過躁動的人也會在此被凈化得心如止水。心動的你只有自己親身觀看了才會懂得她的美。

  少室山,在這里我遺忘了自己,甚至迷失了來時的路。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新華網(2010-11-16)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兔袼拙W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