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是隨著佛教的傳入而在中國出現的一種建筑形式,具有明顯宗教特征。
自從東漢時佛教傳入中國以后,在中華大地上便開始有了塔這種建筑樣式。因其有宗教建筑特色,形式多姿多彩,而且高聳莊嚴,有的已成為鄭州的地方性標志。
走近古塔,總惑于它的神秘;走進古塔,卻癡于它的神異。時間滄桑了它外在的神韻,而每個人卻醉心它內在的底蘊。鄭州文化藝術網,開設“尋找古塔”系列專題,以此梳理作為八大古都之一的鄭州在華夏歷史文明傳承進程中的一個個“古塔記憶”。
寘公禪師塔
保護級別:【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第二批)】
歷史年代:明洪武年間
地理坐標:位于滎陽市賈峪鎮
現狀: 塔高10余米,為鼓腹瓶形實心喇叭塔,用青磚抹白灰砌成。
滎陽賈峪鎮有個洞林寺,洞林寺旁有座古塔,矗立在高崗上,遠遠就能看到。
以前去洞林湖玩的時候,偶然看到了這座古塔,不過并沒有到跟前細看,于是就一直在心里惦記著,想著找時間再去看一看。這天終于找了個機會,到了這座塔前。
古塔位于公路邊的一個土臺上,在洞林寺西北方向,保存的還算完好,是一座被稱為“鼓腹瓶形實心喇嘛式磚塔”。整座塔流線型的外型,粗細相間,看起來非常美麗。塔身用青磚白灰砌成,塔底為精雕的仰覆蓮座。每層中間鑲嵌刻花的大青磚,磚上雕鹿、馬、牛、虎、象和各種花卉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