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當代鄭州 >> 真中河南人 >> 瀏覽鄭州

河南人在廣州趙鴻源:“布衣僧人”隱居鬧市

2012/11/28 11:26:37 點擊數: 【字體:

河南人在廣州趙鴻源:“布衣僧人”隱居鬧市
晨鐘覺迷途 暮鼓驚昏夢  趙鴻源的書法

河南人在廣州趙鴻源:“布衣僧人”隱居鬧市
 


    專題

  從少林到廣州


  ■新快報記者 王劍平 文/圖

  大隱隱于市,趙鴻源是這樣一位“大隱”嗎?曾在少林寺里居住多年,拜少林高僧為師并聆聽教誨,二十年前,受師傅“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結萬千善緣,以求精進”叮囑,他開始浪跡天涯,伴青燈,聞雞起,遨游華夏人文海洋;萬卷書中,不厭百回細讀。而如今,他卻把自己的腳步留在廣州。高樓大廈間,喧囂街道里,歌聲車聲叫賣聲聲聲不絕,在年輕人紛紛嚷嚷要“逃離京廣上”的時候,他為何離開了家鄉,將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段參悟放在了羊城?

  趙鴻源目前與兒子一家生活在珠江新城。偶爾他還會到外地出去走一走,但“每次回到廣州,總有一種到了家的感覺”。在廣州的日子,他會在高樓林立的頂級商務區下散步,會到位于大街小巷的善緣家坐一坐,但更多的時間,他在家里研讀古籍,習練書法。

  趙鴻源目前隱居在廣州,沒有人知道他內心想得更多的是什么。或許,這個城市的包容與宏大,讓他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間。

  非常年代結緣少林寺

  趙鴻源,河南登封市人,1944年出生于一個耕讀之家。其父趙金鐸畢生任教,還是當地一位有名的書法家。直到目前,登封一帶的很多景點門頭題字,都出自趙金鐸之手,包括書于少林寺山門前的“少林寺”三字,其“少”字一改傳統的臥式寫法,讓它立起來,形似一個“樸步亮掌”的武僧,一撇剛好是伸出的有力的腿。電視劇《新少林寺》片名題字“少林寺”即是趙金鐸手跡,他曾說,人之一生,會寫幾張好字?

  文革開始,趙金鐸受到沖擊,他的學生為使老師不再挨批斗,就把他介紹到登封市文物保管所,文管所所在地就在少林寺,趙金鐸在少林寺做些賣門票的雜務。

  上世紀六十年代,少林寺院只剩下13位僧人,他們作為一個小生產隊自耕自吃,“那時通往少林寺的路很不好走,一下雨一路全是泥濘,寺院里破敗不堪,全是雜草。”

  趙鴻源以優異成績從登封一中畢業,因父親的原因無法繼續上學,回到家鄉當了一名民辦教師,后來書也教不成了,在家種地,結婚生子。農閑時間,他常去少林寺探望父親,時年20多歲的趙鴻源正值渴求知識的年華,寺院里有不少佛教經典,他經常拿來研讀,從中探究禪宗文化的奧秘及少林武術的獨到內涵。尤其難得的是,他有幸與僧人們經常在一起談禪論書,從中學到了很多在書本上、社會上學不到的知識。“在文革那樣一個把知識看得一錢不值的年代,這里簡直就是一塊荒漠上的綠洲,讓我終生受益。”

    老方丈囑他萬里行腳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趙鴻源有心拜少林寺德禪大師(少林寺二十九代名譽方丈,并受命組成“少林武術秘籍挖掘整理小組”,擔任組長)為師,“當年德禪師父七歲被家里舍到少林寺,曾師祖貞緒大和尚見其聰穎,讓他從私塾上起,讀完五經四書,然后上洋學,之后又習中醫數年,習練少林功夫。一直上學到二十四五歲,成為一名博古通今的飽學之士。”

  幾經努力,德禪大師才得以首肯,并賜法名釋行新,趙鴻源也因此成為一名皈依的少林俗家弟子。“未必袈裟就是佛,在此‘四害’橫行之時,正是那些不能身披袈裟的‘和尚’們把我引入了佛門,我也因此終生把自己當成一名不披袈裟的修行者。”

  一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趙鴻源的大部分時間都呆在少林寺,習書法,研古籍,照顧師傅。其人生之路的改變,緣于1992年師傅臨終前的一個囑咐。“師父在世時,在病榻邊拉著我的手說,你不應留在少林寺,應該像唐朝三藏法師一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結萬千善緣,力行之,或許會有小果可得。”

  趙鴻源踐行師傅的教誨,從1992年起,放下一切雜念,伴青燈,聞雞起,風餐露宿,云游華夏人文海洋。“我不能也不應像出家的師父們一樣靠供養為生,我只有用我的書法去結萬千善緣,解決自己衣食住行的方便,那就需要十分謙虛和真誠。萬里路上,幸蒙諸大德善信諄誨誠助。”

  南下廣州成新客家人

  1994年9月的一天,正在鄭州出差的趙馬嶺突然接到父親趙鴻源打來的電話,讓給他買一張火車票。趙馬嶺問父親買到哪里去的火車票,趙鴻源告訴兒子:你隨便買,你買到去哪兒的我就去哪兒。這些年來,父親幾乎常年都在外云游,趙馬嶺已經習以為常,但此刻他還是犯了難:“我就在想,給你買去哪里的火車票呢?”

  趙馬嶺當時身上只有150塊錢,他清楚地記得,自己在鄭州中原路綠城廣場對面一個賣火車票的地方,花50多塊錢給父親買了一張去廣州的火車票,“我也不知道為什么這樣買,可能是覺得他從來沒去過廣州,就讓他到那兒走一走吧。”

  這張火車票改變了趙鴻源一家人的命運。

  趙鴻源到廣州后,先后游走了包括惠州羅浮山、肇慶鼎湖山等在內的諸多地方,回去后就對兒子說廣東好,讓兒子對南方產生了夢想。“我受父親影響,很想到外邊尋求發展。”不久,趙馬嶺來到廣州,從街邊推銷員做起,目前已擁有一份自己的事業。

  但當年趙鴻源剛來廣東時,卻一路充滿了艱辛。出發的時候,他身上只裝了50多塊錢。送他上火車的時候,兒子給他買了一個餅,幾個蘋果。這也成了他一路上的唯一消費。他首先去到深圳,找一個過去認識的人,“對方從門縫里面一看是個像叫花子一樣的人,不開門。”后來,他在羅浮山的山洞里面住了一個月,“每天就是吃白面條,連菜都沒有。”

 趙馬嶺感慨,自己今天取得的這些成就,與父親有很大關系。“我從父親身上學會很多,他一個是心態上很放得開、從容淡定的人,不怕吃苦,一切順其自然。每當我生意場上遇到困難,想想父親,他出來什么都沒有,走了那么多地方,那種精神,我就不再害怕,勇敢地去面對。我父親常對我說,只要是正義的事情,努力去做就行了。只要努力,一定會有一條路讓你走。上天為你關上一扇門,必定會把另外一扇門給你打開。”

  “隱”在廣州真好

  雖然戶口不在廣州(兒子一家的戶口在廣州),但趙鴻源常以廣州人自居,把自己定位為“新客家人”。趙馬嶺告訴記者,如果有人在老爺子面前說廣州不好,廣州亂,他就會認真地向說這種話的人解釋:只有你真正到了廣州,生活在廣州,你會切身體會到,廣州其實很好。為什么廣州會給人亂的感覺,因為廣州太大了,太引人關注,廣州的傳媒又發達,這里發生的什么事兒都會被放大,都會傳播出去。

  趙馬嶺說,第一次聽老爺子講這話時,他有些吃驚,想不到一個似乎并不太關心廣州的人,對廣州竟然了解得這么多。

  其實,最讓趙馬嶺為父親感到自豪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塔溝武校創辦之初,校長劉寶山老拳師擬創一條“校訓”,找到趙鴻源。幾日后,趙鴻源奉上自己的作品:“認真學,刻苦練,勿執門派,悉歸一宗,以繼承發揚中華武術瑰寶為己任,益智強身,習氣勵志,百尺竿頭精進,報效祖國,匡扶正義。”

  30多年過去,塔溝武校沿用這條校訓至今。

  趙鴻源說,六十歲后,誠知自己學問根基甚淺。知時不我予,光陰貴,勝過黃金千萬。修悟心性,是我一生追求。

  鏈接

  “少林人”在廣州


  據崔營介紹,目前整個少林寺周邊有武校約50家以上,每年畢業學員10萬-15萬,最大塔溝武校,每年有大約3萬人進出這所學校。始建于1978年的少林塔溝武術學校,截至目前學校共培養出世界冠軍136人次,全國冠軍280人次。

  近年來,不少“少林小子”走進大學深造,并走向全國,僅在南粵的“少林弟子”就不下萬人,他們中有的進入公務員隊伍,有當警察的,有進入海關、法院系統的,有開辦武校的,有進入體育系統當教練的。還有進入武警系統,做警衛工作的。當然,也有當保安、做司機的,另有一些人到廣州創業,開餐館,做物流,并取得了成功。(原標題:河南人在廣州趙鴻源:“布衣僧人”隱居鬧市)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新快網(2012-10-1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