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羅的故事說不完
老羅自參加工作以來,先后在法院辦公室、刑庭、建筑法庭工作過。不管工作崗位怎么更換,職位怎么變動,老羅從來沒忘了老百姓。
老羅被人譽為最能吃苦的法官,林州市法院院長李玉清如是說。別看老羅年紀不小了,身上卻有著驚人的熱情與毅力,工作起來,常使年輕小伙兒咂舌相嘆。
在老羅管轄的地片中,最遠的地方來回一跑就是一天的時間,為了及時結案,他經常就地開庭。辦案質量高、快捷、高效,心中始終想著老百姓是他最大的特點。
老羅搞民事審判已有近20年的時間。長期在基層摸爬滾打,使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練就了一身基本功。一是案子看得準。老羅對離婚、債務、繼承等各類民事案件的特點與規律摸得清清楚楚,什么案件掌握什么火候與尺度,他心里都有數,很少走彎路。比如離婚案子,他看看卷宗,聽當事人一訴說,便能估摸出這對夫妻還有沒有和好的可能性。然后因勢利導做工作,很快就能使反目的夫妻重歸于好或平靜分手。二是法律記得熟。老羅勤奮好學、肯鉆研,腦子就好像是一個資料庫,各項法律法規、司法解釋都爛熟于心,用時得心應手。當事人不管提出什么問題,他都能準確解答,令人信服。三是作風雷厲風行。老羅堅持月計劃,周安排,案子一到迅速閱卷開庭,從不拖泥帶水。案子集中時,他一天安排開三四個庭。下村辦案時,常常帶上四五個案子,走一路,審一線,帶一點,審一片,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矛盾解決于初期。
老羅在工作中始終顧全大局,每當鎮黨委、鎮政府工作遇到困難需要幫忙時,他會迅速進入角色,及時提供法律服務,幫助解決了不少棘手的問題,受到當地干部群眾交口稱贊。
合澗鎮東山底村是全省村鎮規劃先進村,2007年該村在規劃驗收檢查中,有兩條街道的建設需拆遷39戶居民房屋,這樣才能達到成為全省先進村的標準。但在拆遷中,由于部分群眾思想轉不過彎兒來,個別拆遷戶不僅不拆遷反而又建新房,鎮派出所干警到現場解決問題,與當事人發生沖突。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手拿“敵敵畏”橫臥在自家房前,拒絕拆遷,干群對立情緒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這時鎮黨委、鎮政府向法庭求援,老羅聽到情況當即趕到現場,挨家挨戶做拆遷戶工作,向他們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及法律知識。
為了做通“釘子戶”的思想工作,老羅又托熟人帶著牛奶、蛋糕找到這位老太太,一遍遍講道理,當得知老人是因為新房要拆,著急成了心病時,老羅當即與村委會協商給老人家選了一片好的宅基地,直到老人滿意為止。針對其他當事人,老羅通過召開村黨員干部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反復講解因拒遷而影響全村的榮譽和帶來的不良后果。在老羅真情感召下,部分拆遷戶思想通了,帶頭配合拆遷工作,其余6戶20間民房的拆遷也得到順利進行。
林州市人大代表、合澗鎮辛安村黨支部書記秦太增說:“老羅這人俺信得過。他對老百信特別友善,只要是案子上的事找他,那是有求必應,沒有一點官架子。光俺村近兩年鄰里糾紛和離婚案就有十幾起,他不管是寒冬酷暑還是刮風下雨,一趟趟走訪,一遍遍做當事人的思想工作,并結合案例說法,給全村老百姓上法制課,直到當事人滿意,這樣的法官實在是不多見。”
在老羅心里,只有工作最重。他家住在林州市市區,為了不耽誤上班,早上6時多他就從家里出來。第一個到法庭的準是他,早上8時前他就把開庭前各項準備工作做好了。同事稱他是上班最早,下班最晚,吃方便面最多,辦事效率最高的“四最”干部。
說起老羅的故事合澗法庭書記員黃慶煒就說個沒完。今年2月1日下午在合澗法庭采訪時,黃慶煒正在整理一件老羅辦理的離婚案卷宗,見到我們,黃慶煒指著桌上的案卷感嘆地說:“這個案子老羅可沒少費了心。家住合澗鎮三陽村的李麗,2008年經媒人說和與桂林鎮桃科村的郭來昌結婚,婚后一年丈夫因生活瑣事不是毆打妻子就是毆打老丈人和丈母娘,李麗經多方了解,才知丈夫是精神病患者。2009年3月,原告李麗訴訟到法庭提出離婚。被告郭來昌提出退還5萬元彩禮和一輛摩托車,原告李麗提出賠償精神損失費。一方說5萬元少退還一元都不行,一方提出如不賠償精神損失費,就到北京上訪。后經老羅一次次做工作,被告降低了退還的彩禮金額數目。現在,雙方協議已簽,原告方款已退,一會兒被告就來領款。”
這時,外面一陣聲音傳來,“羅庭長,羅庭長……”只見一位老大爺急著要見老羅。來人叫李建明,是桂林鎮雷街村人,其妹李瑞英的丈夫在外打工,一走就是一兩年不回,后經打聽得知男方在外已有女人。李瑞英已提出離婚,就是找不到丈夫下落,今天村上有人看到男方已回,李老漢急著讓羅庭長派人去下傳票。這時老羅走出辦公室,隨即喊起書記員:“黃慶煒,馬上跟我去桂林鎮雷街村下傳票。”說完就急匆匆地走了。
書記員黃慶煒轉過身對我們說:“老羅故事沒說完呢。”□ 王 宏 宋建軍【原標題:老羅的故事一籮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