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安陽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安陽

安陽吉祥鼓響聲如蟬似蟈 首次亮相廟會

2014/2/8 9:53:17 點擊數: 【字體:


安陽吉祥鼓響聲如蟬似蟈 首次亮相廟會

     昨天雖然寒風刺骨,但依舊擋不住人們逛廟會的熱情。毓璜頂廟會進入第四天,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安陽吉祥鼓”首次亮相毓璜頂廟會,令煙臺市民眼睛為之一亮。
  
    安陽吉祥鼓神秘古樸

    早上8點,廟會早已鑼鼓喧天。來自四面八方的市民陸續擁入廟會。在太乙劍壇的北隅,一高個男子面前擺著的一溜花花綠綠的“小鼓”,引來不少市民和游客的圍觀。

    高個男子名叫劉東升,是河南安陽吉祥鼓的傳人,初七晚上才從北京地壇廟會趕到煙臺。“這就是安陽吉祥鼓!它起源于明朝,迄今已有500多年歷史。”記者低頭細觀,只見安陽鼓很小,但很精致,外形為桶狀,材質為陶土燒制,中間是空的,一端蒙著帶有各種吉祥圖案的鼓膜,一根棉線從鼓膜中間穿過連接馬尾,馬尾活套在竹簽上,手持竹簽搖動小鼓,小鼓轉動時發出一種洪亮的聲音,似“蟬”鳴、也似“蟈蟈”叫,清亮悅耳,搖得越快,聲音則越大。

    據他介紹,吉祥鼓起源于陶鼓,是陶鼓的一個分支,又名“轉轉響”。鼓體取洹水灘土燒制成土陶。劉東升的先人將陶鼓制作技術進行革新,不僅使形體變小,而且擊鼓方式也由擊打變成摩擦共振鼓膜發聲。別看吉祥鼓個頭小,但它制作精良美觀,手一搖就轉并發出脆響,響聲如蟬似蟈,令人生出無限遐想,是中國民俗中獨特的益智玩具。

    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安陽吉祥鼓的制作過程十分繁瑣,大大小小的工序就有32道,僅大的工序就有9道,做完一只鼓需要20多天。

    劉東升告訴記者,安陽吉祥鼓神秘古樸,屬于純手工制作,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北京地壇廟會上賣得很火,一只小鼓20元,一只大鼓30元,一場廟會能賣出五六千個。此次來趕毓璜頂廟會,因是第一次亮相,許多人尚不了解,所以賣價比較便宜。

    “國學”首次走進廟會

    昨天上午,瑤池園內人頭攢動。紫霞廳內,50多名大人小孩正在認真聆聽溫秀軍的硬筆書法講座。

    溫老師是招遠人,其硬筆書法在全國獲過獎。此次廟會,應毓璜頂文化研究會傳統文化交流中心的邀請,他義務來廟會舉辦書法講座。當日下午2:00,煙臺古琴協會會長張乂天女士給30多名市民又做了一場古琴講座《橙懷觀琴道》。傳統文化交流中心的工作人員還免費為市民發放了1000多冊“弟子規”、德育故事和國學講座的光盤資料。

    “國學”今年緣何走進傳統廟會?昨天,記者采訪了毓璜頂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傳統文化交流中心負責人靳東勝。靳東勝告訴記者,他是煙臺二中的在職老師,在教學的同時,從2006年開始研究國學,自2010年開始弘揚國學。他做國學公益活動的想法與毓璜頂公園的負責人一拍即合。2013年9月,毓璜頂文化研究會傳統文化交流中心宣告成立。此后,各種國學公益活動由此展開。

    “國學其實是中國文化的精髓,譬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古八德’是中國人幾千年來做人的根本。國學走進廟會,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國學,讓大家從中受益。 記者 孫致霞 通訊員 鄧月華 攝影報道【原標題:安陽吉祥鼓響聲如蟬似蟈 首次亮相廟會】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水母網 2014-02-0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