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河南美食 >> 美食訪談 >> 瀏覽文章

雅俗共賞話茶膳(組圖)

2015/1/7 18:07:15 點擊數: 【字體:


雅俗共賞話茶膳(組圖)


    茶膳是將茶作為菜肴和飯食的烹制與食用方法的總和,是一種大眾化的茶葉消費新方式,是茶葉經濟發展的一個新增長點。

茶膳的起源與現狀

中國是茶的發祥地,從公元前的周朝初期就開始吃茶葉了。《詩經》云:“采荼薪樗,食我農夫。”東漢壺居士寫的《食忌》說:“苦茶久食為化,與韭同食,令人體重。”唐代儲光羲曾專門寫過《吃茗粥作》。清代乾隆皇帝多次在杭州品嘗名茶龍井蝦仁。慈禧太后則喜用樟茶鴨歡宴群臣。云南基諾族至今仍保留著吃涼拌茶的習俗。

進入80年代,特別是90年代以來,隨著生產和茶文化事業的發展,茶膳開始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廣東早茶進軍全國大城市;臺灣有茶宴全席以及茶果凍、茶水羹、得意茶葉蛋、烏龍茶燒雞、泡沫紅茶、李白茶酒等;北京有迎賓茶等特色茶宴,以及茗緣貢茶、銀針慶有余、玉露凝雪、沱茶雞等50多道茶菜和茶餃等多種茶飯;香港有五夷巖茶和鮑魚角、茉莉香片炒海米、水仙上湯泡炸豆腐等茶菜和多家茶藝館;北京還出現了專門經營茶膳的飯店——小天鵝酒家茗緣閣;杭州的中國茶葉博物館有獅峰野鴨、脆炸龍井、雙龍搶珠等茶菜、茶食等等。

雅俗共賞話茶膳(組圖)

三色茶糕

    分為鐵觀音、綠茶、花茶三種口味,撒上蜜煉過的桂花,既美觀又香甜爽口,飯后吃上一盤,享盡口福。

茶膳的形式與特點

現代茶膳具有配套發展的特點。

茶膳形式,按消費方式劃分,有家庭茶膳、旅行休閑茶膳和餐廳茶膳三種。

一般情況下,餐廳茶膳內容比較豐富,可分為:

一、茶膳早茶。供應熱飲和冷飲:綠茶、烏龍茶、花茶、紅茶、茶粥、皮蛋粥、八寶粥、茶餃、蝦餃、炸元宵、炸春卷等。

二、茶膳快餐或套餐。供應茶餃、茶面、茶雞玉屑。配以一碗湯,或一杯茶,一聽茶飲料。

三、茶膳自助餐。可供應各種茶菜、茶飯、茶點、熱茶、茶飲料、茶冰淇淋,還可自制香茶沙拉、茶酒等。

四、家常茶菜茶飯。如茶筍、炸雀舌、茶香排骨、松針棗、怡紅快綠、白玉擁翠、春芽龍須、茶粥、龍須茶面、茶雞玉屑等。

五、特色茶宴。如婚禮茶宴、生辰茶宴、慶功茶宴、春茶宴等。

雅俗共賞話茶膳(組圖)

菊花酥

    外層為綠茶味的酥皮及蛋黃和栗子做的餡制成,十數層的酥皮如鮮花初放,叫人不忍下口,酥餡香濃的栗子味,是怕甜的點心愛好者的首選。

茶膳在普通中餐的基礎上,采用優質茶葉烹制茶肴和主食,具有以下特點:

一、講求精巧、口感清淡。茶膳以精為貴,以清淡為要。比如春芽龍須這道菜,選用當天采摘的綠豆芽,掐頭去尾,摻以當年采摘的水發春茶芽(去掉茶梗及雜葉),微咸、清香、白綠相間,用精致小木盆上菜,深受顧客喜愛。茶膳口味多酥脆型、滑爽型、清淡型,每道菜都加以點飾。

二、有益健康。茶膳選用春插入茶入飯,茶菜中不少原材料來自山野。春茶和山野茶都不施用化肥,而且富含對人體有益的多種維生素。

三、融餐飲、文化于一體。比如:“怡紅快綠”這道菜的創意源于古典名著《紅樓夢》;“銀針慶有余”則把“年年有余”的中國民俗與明前銀針茶融于茶菜中。又比如,茶膳使用八仙桌椅、木制餐具,在用傳統茶藝表演為客人品嘗茶膳助興時,可以播放專門編配的茶曲,使客人在傳統民族文化形式與現代藝術形式相結合的氛圍中,既飽口福,又飽眼富將餐飲消費上升到文化消費的層次。

四、雅俗共賞,老少咸宜。茶膳順應人們日益增強的返樸歸真、注重保健、崇尚文化品位等消費新需求,從幾元錢的茶粥、茶面到上千元的茶宴都能供應,又確有新意,因而適應面較廣。北京已有1萬多顧客品嘗過茶膳。而且,茶膳原材料資源十分豐富,成本相對較低,具有廣泛的開發價值和商業前景。

茶膳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需要在實踐的基礎上,逐漸豐富改進。從長遠看,應確立并實行綜合開發,特色取勝的發展方針,在近期,應努力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著重在特色與茶膳體系建設上下功夫。突出口味清淡,制作精巧和富有文化內涵、富有人情味等特點,使茶膳真正成為特色中餐。

第二,積極宣傳引導消費。采用多種消費中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茶膳有益健康”,“茶膳是高品位的消費”,“發展茶膳,利國利家”等。

第三,使茶膳進入家庭并走向國際。飯店是茶膳發展的基地。但是,從一定的意義上講,茶膳僅在飯店中是發展不起來的,必須經過進入家庭和走向國際,茶膳才能求得持久的穩定的、全面的發展。

民以食為天。茶膳象一塊剛出土的璞玉,等待人們的精雕細刻,也等待海內外廣大消費者的欣賞。(陸堯)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茶博覽》( 2007-09-12)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