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當承認,人總是忠實于童年的味覺,我小時候吃慣了母親的苞米面大餅子。在糧食收成不好的饑荒年,苞米餅子的純粹度大打折扣,需摻進蔬菜做成“菜干糧”,或者用苞米面包菜團子、包菜餅子吃,亦吃出暖透心里的香甜。
菜餅子是居家過日子百吃不厭的實惠食物,即使在生活水平極大提高的今天,簡約實惠的菜餅子仍然調劑著人們的口味。不然的話,許多酒樓飯店也不會有精心制作的菜包子、菜餅子作為主流食品端到口味挑剔的吃家們面前。有時我也“混”進有地位的食客中間,酒過三巡之后,便點上幾盤子玲瓏剔透的海菜包子和小白菜餅子,因為風味獨特,斯文的高管白領也會不顧形象地大快朵頤,可見民間許多傳統美食具備經久不衰的魅力。
我是不屑于吃那些洋快餐的,偶爾路過麥當勞、肯德基,總看到眾多年輕人在吃。我常搖搖頭后,滿腹狐疑地轉身離開。在這個清風送爽的秋日,小區的菜市場上有大堆的嫩白菜苗和蘿卜纓子擁上市面,滿眼的青翠欲滴,勾起我夢回鄉下的懷舊色彩,買一大包來家,用清水沖洗干凈,下鍋焯熟焯軟,放進大盆里浸泡,那真是一番荷塘月色的情景。買來活剝的蜆肉,還有五花肉沫摻入餡料中,又是“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的詩意感受,待用金黃的苞米面包出黃澄澄的菜餅子,下油鍋烙出黃燦燦的脆面皮,咬一口湯汁濃郁,嚼在嘴里鮮香纏齒。
當然,現如今人們正在快節奏的社會中奔忙,少有人靜下心來烹飪美食,便渴望有價廉物美的綠色環保食物填充胃腸。有時久違了的鄉下菜餅子又現身都市,買個菜餅子,喝碗小米粥,就肚子飽飽、心底暖暖,純樸實惠的菜餅子可是咱平民百姓的最愛呀! 作者: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