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燴面、開封小籠包這類美食不用介紹很多人也爛熟于心;靈寶蘋果、中牟西瓜這類水果也是名聲在外。在這些光輝形象的掩蓋下,還有一些地方特色也相當具有誘惑力。省內(nèi)出游的親,不妨親自試一試。
蘭考豆腐乳
今年三月份習大大兩次來到開封,帶火了鄭州的燴面和蘭考的大刀面,實際上蘭考還有一份美味從明朝就開始了。
蘭考豆腐乳始創(chuàng)于明朝萬歷年間,距今已有400余年的歷史。最初是由蘭陽縣(今蘭考縣)城西街“崔福興醬菜園”制作。據(jù)記載,明朝萬歷年間,朝中有一蘭陽縣籍的梁姓御史,隨明神宗皇帝出京巡游,來到汴梁(開封),順便回蘭陽縣帶回“崔福興醬菜園”制作的豆腐乳 ,皇帝食后大加稱贊,說道:“臣孝于孤,迎風十里香”。從此,蘭考“迎風十里香”豆腐乳的美名傳遍全國。
蘭考豆腐乳醬紅透明、細膩粘軟,咸中透香,香中透甜。富含蛋白質(zhì)、脂肪、氨基酸與多種維生素。具有增食、助消化,健腸胃等功能。1985年經(jīng)省有關部門鑒定,各項指標都達到或超過商業(yè)部頒布發(fā)的標準,該產(chǎn)品目前已大規(guī)模生產(chǎn),暢銷省內(nèi)外。
鐵鍋蛋
鐵鍋蛋是河南省很有特色的一道漢族名菜,屬于豫菜系。其味美,色澤紅黃,油潤明亮,鮮嫩軟香,回味無窮。用特制的鐵鍋蓋放火上燒紅。雞蛋打入碗內(nèi),攪勻,放入火腿丁、荸薺丁、蝦子和海米、味精、料酒、鹽水,鐵鍋放在小火上,將大油注入蛋漿中,并用勺慢慢攪動,防止蛋漿抓鍋。
這道菜不僅用料講究,而且造型也很獨特。可見我們河南人在很久之前就已經(jīng)注意到菜式的優(yōu)劣不僅僅在于味道了。
郟縣謝老婆燒雞
說道燒雞,河南的美食里最不缺的可能就是這個了。道口燒雞的名聲享譽全球,關德功燒雞的美名也走向全國。不過,“謝老婆”燒雞還是值得你試一試口味。
“謝老婆”燒雞是郟縣最具特色的地方風味名吃之一,它是由生長于劉山深處或汝河岸邊的散養(yǎng)柴雞,經(jīng)過近十道工序處理,用特有的百年老湯,加入定量的生姜、花椒、茴香、香葉、草果等20多味調(diào)料,經(jīng)文火慢煮而成,具有口味鮮美、肉爛骨酥、強身狀體、滋陰補腎的特點。
百年來,深得世人喜愛,更因其純綠色、無污染,富含多種微量元素,成為今人餐桌上的主食和外出探親訪友、休閑旅游時的常帶食品。2002年,在縣政府組織開展的郟縣地方名吃評選活動中,獲燒雞類優(yōu)質(zhì)獎。
龍須糕
龍須糕是鄭州一道歷史悠久的小吃,因糕點表面呈須狀,故名龍須糕。是以米、面粉、糖、油作為主料,并佐以姜、蝦、鹽、肉、蛋松等混合制成。具有色澤美觀,甜咸適口,風味獨特等特點。
欒川蝌蚪面
欒川傳統(tǒng)小吃之一,由玉米面經(jīng)漏勺滴漏后做成,又稱“漏魚兒”,佐以香槽、香菇丁等調(diào)料,風味獨特,是游客喜食的小吃之一。
潢川貢面
潢川貢面,歷史上稱“光州貢面”。據(jù)《光州志》載:唐代潢川已生產(chǎn)掛面,當時"風銷華夏,奪魁九州",被人們稱為"光州魁面"。傳說,到宋朝時,光州州官令工人將這種面去其頭尾,取其中間,勻截成20公分左右的長度,用紅綠紙卷成園筒形,每筒半斤,作為禮品進獻給宮廷,宋仁宗食后,大贊:“美哉,光州貢面”!從此光州精制的筒裝掛面,以“貢面”之稱聞名于世。
浚縣石子饃
石子饃做為傳統(tǒng)小吃為浚縣的正月古會增色不少,現(xiàn)在來浚縣的外地人都慕名來吃浚縣石子饃。石子饃已經(jīng)漸漸成為浚縣小吃的名片,特別是在浚縣的正月古會上更是生意興隆。
其實石子饃在浚縣的歷史遠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久遠。最早也就是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以后,滑縣白道口一些有這手藝的人每年正月在現(xiàn)在的石子饃棚的位置打子饃。當時廟會上的小吃品種也很少,質(zhì)量不高,而石子饃以價廉物美且方便正好迎合了遠到而來的香客,在廟會上受到了廣大人民的喜愛。
安陽皮渣
安陽相州皮渣是河南省傳統(tǒng)的漢族名菜,屬于豫菜系。安陽“三大寶”之一。成品其色微碧,呈半透明狀,觸之柔軟而有彈性,聞之濃香撲鼻,口感爽滑、筋道。主要以粉條為主,加上大蔥、大蒜、葷油、精鹽、香油、蝦皮、紅薯淀粉、豬油、姜末等制作而成。
濮陽滑脊湯
相傳在清朝光緒年間,有一次慈禧太后生病,整日臥床不起,茶飯不思。于是詔告天下,凡能讓太后老佛爺開胃進食、恢復健康者,將受重賞。有一位廚子,來自濮洲,得知消息來到京城,為太后獻上一道他精心制作的佳肴,一道肥而不膩、滑嫩可口的滑脊湯。太后剛剛將肉放在口中品味,肉就滑進了肚里,一連吃了好幾塊,肉的香味久久留在口中。吃完后,太后稱贊不已,并稱這道菜為“滑湯”。從此,太后胃口大開,身體漸漸康復。當然,那廚子也得以重賞。
如今,在濮洲,婚喪嫁娶,逢年過節(jié),紅白喜事,家家戶戶都喜歡煮上一道滑脊湯,人人也都愛喝滑脊湯。而且,這里的男人們喝滑脊湯要端上一個大碗,手拿一個比碗還要大的餅子,一起到街上蹲在墻邊吃飯,邊吃邊侃。
只看圖片上誘人的樣子就覺得肯定好吃沒飽,要想徹底確認它到底是否好吃,就需要各位親臨現(xiàn)場用味蕾感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