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五色鸚鵡圖 卷
作者:宋徽宗趙佶
時代:北宋
規格:絹本設色 縱53.3厘米,橫125.1厘米
地點:藏于Boston Museum of Fine Arts(波士頓美術博物館)
(《五色鸚鵡圖》卷流傳有緒,幅上的“天歷之寶”璽表明它為元內府所有,明末歸戴明說, 清初屬宋犖,后入清乾隆、嘉慶皇帝內府,全卷為乾隆內府重裱。重裱時,徽宗的題詩被移到了前面,《石渠寶笈初編》卷二十六著錄。此后,賞賜恭親王奕訢,辛亥革命后被其孫溥偉、溥儒等售予古董商,1925年為張允中在琉璃廠購得,他連題五跋,確認此系徽宗之作,考證其流傳過程,并核對與《石渠寶笈》的記載無誤。后為日本山本悌二郎購得,著錄于其1931年刊印的《澄懷堂書畫目錄》中,二戰后其后人售予波士頓美術館。)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以收藏東方藝術品著稱于世,現藏有中國和日本繪畫5000余幅。其中有相當數量的宋、元時期名畫。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對于《五色鸚鵡圖》卷的說明)
《畫繼》中載徽宗之言:“朕萬幾余暇,別無他好,惟好畫耳。”
宋徽宗,名趙佶(公元1082年~1135年),北宋皇帝,書畫家。在位25年,國亡被俘受難而死,終年54歲,葬于永佑陵。宋徽宗趙佶以皇帝之尊提倡繪畫,在位時將畫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國歷史上最高的位置,并廣招天下賢士進翰林圖畫院,即當時的宮廷畫院。組織編撰的《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宣和博古圖》等書,成為了至今美術史研究中的珍貴史籍。元代脫脫撰《宋史》的《徽宗紀》,也曾擲筆嘆曰:“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五色鸚鵡圖》卷為宋徽宗趙佶所作。圖中描寫他在宮廷御園中所見的五色鸚鵡,為紀念這個發現,于是將那只異國珍禽作了精致的描繪,旁以瘦金體書加上頌辭,為一賦一詩。落款有一部分雖已脫落,但仍認得出來。
五色鸚鵡來自嶺表。養之禁籞,馴服可愛。飛鳴自適,往來于園囿間。方中春繁杏遍開,翔翥其上,雅詫容與,自有一種態度。縱目觀之,宛勝圖畫,因賦是詩焉。
天產乹臯比異禽,遐陬來貢九重深。
體全五色非凡質,惠吐夛言更好音。
飛翥似憐毛羽貴,徘徊如飽稻梁心。
緗膺紺趾誠端雅,為賦新篇步武吟。
(局部)
(局部)
(局部“乾隆御覽之寶”)
(局部)
《五色鸚鵡圖》卷上的落款只剩下“制”、“并”二字和殘損的花押,根據《祥龍石圖》卷、《瑞鶴圖》卷后的款書規矩都作“御制御畫并書”六字和花押“天下一人”,可以判定《五色鸚鵡圖》卷破損的字為“御制御畫并書”,押署“天下一人”,在“制”字處,鈐“御書”朱文印。
宋徽宗熱愛畫花鳥畫自成“院體”,《五色鸚鵡圖》卷中繪折枝杏花兩枝,一只五色鸚鵡側身棲于盛開的杏花枝頭,畫中鸚鵡嘴厚眼圓頸粗、羽翼齊整、足腳有力,站立于花枝上,顯得心滿意足,無憂無慮。花瓣先勾后染,白中透出稍許粉紅。鸚鵡紅色部分著色雖富麗,給人的感覺卻是艷而不俗。
宋徽宗尊信道教,大建宮觀,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在他的《五色鸚鵡圖》卷中就有所體現。畫中五色鸚鵡的雙爪正攀在杏花枝上,鸚鵡與杏花是花鳥畫中的固定搭配。杏花被道教視為“仙花”,常被用于道教吉語。
(局部)
“溪頭一徑入青崖,處處仙居隔杏花。” “杏”在道家活動中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常說的杏壇即為道家修煉處或道觀。如詩中所云: “行行覓路緣松嶠,步步尋花到杏壇。”或“昨日朝天過紫微,醮壇風冷杏花稀。”
(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