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歷代帝王圖
作者:(傳)閻立本
時代:唐
規格:絹本設色 縱51.3厘米,橫531厘米
地點:藏于Boston Museum of Fine Arts(波士頓美術博物館)
(《歷代帝王圖》由美國人Denman Waldo Ross在1931年購得,隨后捐贈給波士頓美術館)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以收藏東方藝術品著稱于世,現藏有中國和日本繪畫5000余幅。其中有相當數量的宋、元時期名畫。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對于《歷代帝王圖卷》的說明)
馳譽丹青傳右相,猶存歷代帝王圖。
只今誰見僧繇筆,名下無虛會得無。
《歷代帝王圖》(傳)為閻立本所作。現今我們所能見到的《歷代帝王圖》為后人的摹本,又名《列帝圖》、《十三帝圖》、《古列帝圖卷》。為唐代最為重要的人物畫,畫面從右至左共畫有13位帝王形象,依次是:前漢昭帝、漢光武帝、魏文帝曹丕、吳主孫權、蜀主劉備、晉武帝司馬炎、陳宣帝陳項、陳文帝陳情、陳廢帝陳伯宗、陳后主陳叔寶、北周武帝宇文豈、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各帝王圖前均楷書榜題文字,且均有隨侍,人數不等,形成全畫相對獨立的13組人物,共計46人。作品本幅未見名款,北宋以來定為初唐閻立本之作。畫作后有北宋以來的眾多題跋。
《歷代帝王圖》中,畫家把握住了帝王們的“王者之尊”的共性,又通過每個帝王的形象的面部表情、眼神、眉宇和嘴唇間流露出的神情來刻畫不同的個性和氣質,并寓褒貶于其中。那些開朝建代之君,在畫家筆下都體現了“王者氣度”和“偉麗儀范”;而那些昏庸或亡國之君,則呈現委瑣庸腐之態。
東漢的開國之君光武帝劉秀,史上著名的中興之主,征服四方,光復漢室,統一全國,文韜武略,王夫之說他“允冠百王”。所以閻立本把劉秀畫得氣宇軒昂、體態勻稱、五官端正、目光如炬,一副帝王偉像。
魏主曹丕以咄咄逼人的目光中透出敏銳和精悍,使人觀之深沉嚴厲,不怒自威。
隋文帝楊堅則以深具計謀的神情,表現了他的深沉富有智謀。
吳主孫權,繼承父兄基業并開疆擴土,數次擊退了魏、蜀的進犯,把江東一帶治理得井井有條,畫面上的孫權堅毅、穩重而又桀驁不馴。
沉毅有智謀,克己勵精的后周武帝宇文邕
陳廢帝陳伯宗則表現的仁厚懦弱、虛弱無力。
驕奢淫逸的亡國之君陳后主叔寶,閻立本則以袖掩口的精神萎靡之態來表現他的荒淫無道和軟弱無能。
《歷代帝王圖》中,除了通過眼睛的刻畫(比如大、小,圓、尖,長、寬)來表現帝王的不同性格外,還通過每個帝王胡髭的軟硬、疏密、長短的不同和身體姿勢、面部筋肉、骨骼以及皮肉的松緊、軟硬、粗細等不同塑造出他們的差別。而在人物的構圖上,則遵從了早期人物畫構圖“主大從小”的特點,帝王的形象明顯要比周圍的侍從大,這一特點在早期的帝王圖像中尤為突出。
(局部)陳宣帝諱頊
(局部)
(前漢昭帝的“剪刀手”)
陛下您又調皮了~~
(趁陛下不注意,我在眨個眼睛...)
《歷代帝王圖》的藝術成就代表了初唐人物畫的最高水平,在古代繪畫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唐代是中國畫繁榮、鼎盛的時期,在繪畫題材方面傾向面對現實。 這一時期人物畫不僅大家輩出,描繪人物的技法也得到了全面發展。閻立本溯源顧愷之又融進恢弘博大的氣度,他在《歷代帝王圖》中,以剛勁而厚實的線條恰當而真實地刻畫出古代帝王的個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