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焦作 >> 名人名家 >> 名人與河南 >> 瀏覽焦作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焦作明代府城三進士

2013/11/1 11:46:39 點擊數(shù): 【字體: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中國古代科舉制度將人的生活和理想用其特有的浪漫形象流傳下來。中國科舉制度起源于隋朝,至清代結(jié)束。考上、考不上差別極大,北宋年間著名學(xué)者汪洙的《四喜》篇中曰:“久旱逢甘露,他鄉(xiāng)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另有一首《四愁》與之相對:“寡婦攜兒泣,將軍被敵擒,失寵宮女面,落第舉人心。”中,為喜;不中,為愁,可見科舉考試對人們的生活影響非常大,明清科舉考試也是如此。   

  在焦作市中站區(qū)府城街道有一處明朝時的祠堂,為鄉(xiāng)賢王公祠堂,因有明代浙江名宦王鐸,明代金榜題名的進士王愈、王懋、王璠而規(guī)模較大。鄉(xiāng)賢王公祠堂也稱府城王氏祠堂,為一處二進院落,由照壁、山門、東西廂房、月臺、拜殿、大殿、二門、后殿組成,為明代建筑群,以后多次修葺。祠堂內(nèi)有明朝皇帝憲宗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賜府城王氏“三世黃堂”匾。“三世”指王鐸為祖、王懋為父(王愈為王懋兄弟)、王璠為孫。“黃堂”,三代人,均經(jīng)過科舉考試,走上仕途,可謂光宗耀祖。雖然王鐸沒有“金榜題名”,他只參加了鄉(xiāng)試,沒有參加殿試,便為官上任,但他的兩個兒子、一個孫子,卻參加了鄉(xiāng)試、會試、殿試。通過了科舉考試的最高級別殿試,金榜題名,取得當(dāng)時最高的功名進士身份。因此,留下了“一門金榜兄弟子,三世黃堂祖父孫”的美譽。在府城街道,至今還有《集賢村書院題名記碑》碑刻,為大明天順三年(公元1459年)六月十九日刻碑,現(xiàn)存焦作市博物館。

  中國古代科舉考試,正規(guī)的考試分三級,從低到高分別是“鄉(xiāng)試→會試→殿試”,經(jīng)過這三個級別的考試,成為社會公認(rèn)的精英人才,從此走上仕途,分配工作,大多為官。王愈、王懋、王璠均參加過三級考試,最終,在殿試中,王愈為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王懋為二甲,賜進士出身;王璠為二甲,賜進士出身。三人金榜題名,從此走上仕途,開始他們外地為官的生涯。王愈在江西省為監(jiān)察御史;王懋先后在廣東、北京、山東、陜西任職為州判、知縣、知府;王璠先后在四川、安徽任主事、知府。    

  王鐸,王氏三進士的長輩,字雪屋,修武人,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丙子舉人,做教官,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由教官升浙江金華府知府,嚴(yán)厲明斷,吏畏其威,民懷其惠,百姓繪圖祀之。王鐸于明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逝世,葬于府城村。王鐸在任時,明辨是非曲直,辦事嚴(yán)厲,使貪官污吏有所收斂,百姓得到實惠。

  王愈,字希賢,王鐸三子,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丁酉科舉人,永樂十六年(公元1418)戊戌科進士,為三甲,賜同進士出身,文林郞,任江西省監(jiān)察御史,剛直不避權(quán)貴,劾總?cè)置肮κ芫簦柚妓溃笃椒础P尬淇h明朝在外為官的名臣中只有四人,王愈為其中之一。

  王懋,為王鐸四子,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庚子科舉人,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甲辰科進士,為二甲,賜進士出身,授中議大夫,贊治尹。初授化州(隸屬廣東行省)州判后任通州(北京)州判,正統(tǒng)二年(公元1437年)升任山東海豐縣知縣。正統(tǒng)十年(公元1445年)大計天下郡吏,命舉治行卓異者,楊瓚、王懋、葉錫、趙亮四人,賜錦衣一襲,楮幣五百貫,晏于禮部。后升西安府知府,西安大郡,庶務(wù)蝟集,剖斷如流,事無雍滯,因病辭官,多次受到皇上嘉獎與敕封,在修武縣鄉(xiāng)賢祠中供有神位。王懋去的地方較多,從廣東到北京,又到山東、陜西,他勤奮工作,做事有條不紊,效率很高,處理公務(wù),從不積壓。這種工作務(wù)實、有效的官,受到當(dāng)時皇帝的嘉獎。

  王璠,字文玙,出生于明永樂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王鐸的孫子,王懋的長子,自幼聰明好學(xué),學(xué)識淵博。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庚午鄉(xiāng)試亞元,為鄉(xiāng)試第二名。天順?biāo)哪辏ü?460年)庚辰進士,為二甲,賜進士出身,授亞中大夫。初任刑部四川司主事,究心律學(xué),凡有疑獄,必反復(fù)推明,必得其直,用刑平恕,不濫及無辜,有法所不容者,雖權(quán)貴亦不輕貸。得誥后升刑部員外郎,后擢升安徽安慶府知府。召耆老于堂,懇求民隱,強者鋤之,暴者抑之,弱者撫之。興辦學(xué)校,培養(yǎng)人才,士風(fēng)丕振。安慶之士稱之曰吾之賢大夫也,安慶之民頌之曰吾之賢父母也。后辭官,安慶之民扶老攜幼,戀戀不舍,夾道挽留。歸家后以山水自娛,觸景賦詩,與陶彭澤、李盤谷頡頏,前后有詩文若干。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八月十七日卒于正寢,享年63歲。王璠,身為官宦之家,耳濡目染,為官清正。任職刑部四川司主事時,認(rèn)真研究法律,審案注重證據(jù)、合理性,慎重判案,依法辦事。一路走來,當(dāng)?shù)墓偈菫榘傩肇?fù)責(zé),為國家負(fù)責(zé),為社會造福。其所為,深受百姓愛戴擁護。

  王氏三進士,死后均葬于府城街道。作為明代知識分子的代表,他們一心為民,堅持正義,勤勉工作,公而無私。他們的前輩王鐸也是如此,王鐸身為教官,對自己的后人,教育得很成功。培養(yǎng)了三名好官,也有孝順、樂于做善事的其他后人,這使王氏祠堂成為鄉(xiāng)賢王公祠。作為官員,他們是明朝的清官,他們這種剛正不阿、辦事廉明的做法,今天我們依然需要。1982年,王愈墓、王懋墓、王璠墓被焦作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作者:趙德芳【原標(biāo)題:焦作明代府城三進士】

責(zé)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焦作日報晚報版 2010年12月20日
0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迷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