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沛菊,女,1965年5月生于沁陽。祖籍河南省溫縣陳家溝,陳家溝陳氏第二十世,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1991年畢業于北京體育學院武術專業,現任河南省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主任助理,高級教練;兼任河南省陳氏太極拳協會副秘書長、河南省武術協會委員、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級武術裁判員、中國武術七段。
陳沛菊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習武環境熏陶。其父親、姑母師從太極拳前輩陳鴻烈、陳春元等人學習陳鑫一脈相傳的拳架拳理。父親陳立憲在家傳陳氏太極拳、正骨及建筑設計三方面有較高造詣,被稱為“陳三絕”;姑母陳立清“生命不息,傳拳不止”,是陳家公認的女中豪杰,當代著名太極拳大師。陳沛菊自小隨父親和姑母習練家傳陳鑫太極拳小架,謹遵父命,嚴格訓練,在父輩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中系統學習并掌握了陳氏太極拳理論及拳術、器械、推手技法。深得家傳拳術理論和技藝的真傳。后考入北京體育大學武術系,成為陳家溝陳氏太極拳繼承人中接受武術專業高等教育的第一人。
陳沛菊的武術成就:1979年至1984年期間,曾榮獲全國傳統武術比賽金獎,多次榮獲河南省武術比賽冠、亞軍;1985年,榮獲全國武警系統武術比賽銀獎;1989年、1990年、1991年三次蟬聯“全國武術太極拳、劍錦標賽”冠軍;1991年,榮獲北京體育大學運動成績榮譽獎章。
陳沛菊不僅德藝并重,更注重文武雙修。在練習家傳陳氏太極拳的基礎上,系統學習了體育理論及人體運動學理論。在學術理論上對陳式太極拳進行深入的研究,曾在國家核心刊物先后發表了《開創陳氏太極拳發展的新篇章》、《陳氏太極拳文化與健身》、《 怎樣練好太極拳》、《陳氏太極劍圖解》等多篇論文;與河南大學喬鳳杰教授合作對著名陳氏太極拳理論家陳鑫所著的《陳氏太極拳圖說》卷首譯注,出版了《陳氏太極拳圖說(卷首)譯注》一書;編寫和出版了《中國少林拳系列規定套路》、《中國少林拳競賽套路》、《對儒道釋思想的武術人文考察》、《略論傳統武術的悟道思維》、《武術與舞蹈》等體育管理理論著作。對太極拳文化和其他傳統武術文化的傳承、創新、普及、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陳沛菊注重更新觀念,破除小農經濟遺留的傳承模式。在教學實踐中,將家傳陳氏太極拳技術和理論與現代體育運動學理論相結合,形成了一套適應于現代發展需要的太極拳教學和訓練方法。所培養的國內學生中有7人次獲得全國武術比賽冠軍,10次獲得全國傳統武術比賽、世界傳統武術節、世界傳統武術錦標賽一等獎。所教國外學生在本國及歐洲武術比賽上多人次榮獲冠、亞軍。特別是意大利學生曾連續2次獲得全國團體冠軍, 10人次獲得全國冠軍、4人次獲得歐洲冠軍。
陳沛菊具有強烈的擔當精神,把陳式太極拳陳鑫拳架的傳承當作己任和自覺。2006年,兼任河南省陳氏太極拳協會副秘書長之職,負責陳氏太極拳小架(陳鑫拳架)的推動和發展工作。先后在鄭州、洛陽、安陽等地成立陳氏太極拳輔導站,以滿腔熱情和不懈的努力積極推動著陳鑫拳架的發展,成績斐然,倍受贊譽。為了實現擔當傳承的宏愿,2011年,在省會鄭州創建“陳家溝陳鑫太極拳研修院”,注重陳鑫武學思想和理論的研究,提倡全面、系統地培養陳氏太極拳傳承人,開創陳氏太極拳發展的新起點;改變時下注重技術傳授,忽視對太極拳相關的文化、拳理,以及太極拳的內修、外練等全面傳授的弊端;主張對太極拳的傳承實施系統、全面、專業化的教學;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培養專業師資人才、服務于全民健身活動等方面進行大膽的探索;同時與高校和科研部門合作,注重太極拳相關文化和理論的研究,取得了良好成效,得到了社會一致好評。
陳沛菊集陳氏太極拳傳人、武術專業人于一身。在工作中發揮自己所長,在武術行政管理、競賽組織、裁判執裁、教學訓練、理論研究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取得了優異成績。作為陳氏太極拳陳鑫拳架的傳人,她以自覺地擔當意識和高瞻的站位,推動著陳鑫拳架的發展,為陳氏太極拳的全面繼承、廣泛傳播和發揚光大不懈地努力著。
陳沛菊與父親陳立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