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開封 >> 名人名家 >> 書畫鑒賞與收藏 >> 瀏覽開封

民俗畫家張鐵軍和他的《中原嫁女圖》

2013/10/21 15:03:34 點擊數: 【字體:

民俗畫家張鐵軍和他的《中原嫁女圖》
張鐵軍正在創作

   
    在民俗畫家張鐵軍的工作室里,中原百姓的農桑活動、民風民俗、兒童嬉戲、江湖百業,一幅幅民俗畫卷賞心悅目。仔細品味他的每件藝術作品,可以感受到畫家那濃郁的懷舊情結,更能感受到畫家用他的藝術語言給世人以關注和保護民俗文化的驚醒。

  今年70歲的張鐵軍,出生于豫東蘭考,從開封師范學院美術系畢業后分配到山東美協工作。在工作期間,他除了對中國畫的熱愛外,對木版年畫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的家鄉開封朱仙鎮的木版年畫是中國木版年畫的鼻祖。1979年,他從山東回到了河南,倡導成立了河南朱仙鎮木版年畫社,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中原民俗木版年畫的挖掘整理中。

  “珍貴的民俗文化藝術是千百年來一代代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積累,是歷史的結晶、民族文化的積淀。”張鐵軍對中原文化有著獨到見解。他的版畫作品色彩艷麗,造型優美;國畫作品充滿生活情趣,具有濃濃的鄉土氣息。1997年,張鐵軍應邀赴臺灣參加版畫展,他所畫的民俗人物畫,吸引了很多遠離故土的人在畫前駐足。有一家五口祖孫三代一同參觀畫展,爺爺指著一幅人物畫激動地告訴孫子:“我兒時就是穿著這樣的虎頭鞋、虎頭帽長大的。”

  張鐵軍說:“民俗是逐漸消失的文化,現代人的生活漸漸會把過去的民俗淡忘掉,我要用自己的畫作、用可視性的語言把它們記錄下來。”于是,一幅《中原嫁女圖》在張鐵軍的心中展現,從說媒、定親、送彩禮、做嫁衣,到上轎、拜堂、入洞房,他要從畫面的每個細節來體現當時的民俗民風,讓畫面的每個角落都能顯現出中原的古老文化。起初,用木版年畫來表現中原的婚嫁習俗是張鐵軍的第一個念頭。“但年畫中的人物形象非常夸張,不能真切地反映現實生活。”經過反復思考與斟酌后,張鐵軍采用了民間傳統水墨畫和重彩畫相結合的形式,他要讓這幅作品具有更高的歷史價值。

  在農村長大的張鐵軍,憑借著兒時的記憶和大量的史書資料開始動筆了。畫卷定位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原。可是,單靠記憶還是遠遠不夠的,他走街串巷,去尋找那些如今已難覓蹤跡的景象,例如老式的風箱、農村的土炕等,為了掌握更多的資料,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都成了張鐵軍的老師。2007年,張鐵軍的《中原嫁女圖》終于完成,這幅畫長70米,繪制的人物達300余人,創作歷時十年之久。張鐵軍指著畫卷中一位手搭紅布接親的人告訴記者,這絕不是隨意畫上的一筆,這塊紅布的背后可是有故事的。據多位老人講,當花轎路過不吉利的地方,它就起到了遮擋晦氣的作用,這種接親的風俗也是在他翻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后得到了證實。

  “把中原百姓的精、氣、神融入一幅畫卷中,要使每一個人都最具代表性。”張鐵軍下農村一呆便是好多天。他既體會到了真正的農家生活,捕捉到了村民最典型的音容笑貌,也了解到了更多鮮為人知的民間故事。此外,張鐵軍還認為,中國畫創作應該真正立足于傳統文化,但對西方現代繪畫也要有所借鑒,研究古代和西方現代畫家是如何把藝術情感灌注于作品之中。《中原嫁女圖》完成后,在2009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期間隆重展出,畫面上有新娘的嬌羞、有抬轎人的張張笑臉,展現出中原人的淳樸善良,使中國傳統書畫與西洋文化在藝術殿堂交相輝映、完美融合。加之獨特的構思,獨到的筆墨,獨有的藝術語言,畫作融入了畫家竭力追求人文情趣的藝術靈氣,使雅俗共賞的傳統民俗民風極具藝術感染力。

  本著對民俗文化的熱愛,對中原熱土的眷戀,張鐵軍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取得了巨大的藝術成就。其組畫作品由中國美術館收藏,作品《做九圖》、《魚樂圖》入選新加坡中國藝術周展覽;1999年,作品《好日子》入選第九屆全國美展;2004年,他的年畫《抬花轎》獲全國金獎,并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他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美術專業委員會委員。本報記者 張舒娜 文/圖【原標題:民俗畫家張鐵軍和他的《中原嫁女圖》】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日報農村版 2009年10月22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