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開封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開封

汴繡淵源

2013/4/11 9:14:11 點擊數: 【字體:

 
汴繡淵源

 
    汴繡素有“國寶”之稱,它繼承了宋繡的題材、工藝特點,借鑒了蘇繡、湘繡等姊妹繡藝的長處,吸收了河南民間刺繡的鄉土風味,并在此基礎上創新了大量針法。既長于花鳥蟲魚飛禽走獸,又善于山水圖景,刻畫人物形象細致傳神。繡品既有蘇繡雅潔活潑的風格,又有湘繡明快豪放的特點,從而形成了“汴繡”繡工精致細膩、色彩古樸典雅、層次分明、形象逼真的特色。
其代表作品有《清明上河圖》、《百駿圖》、《五牛圖》、《韓熙載夜宴圖》、《簪花仕女圖》等。
  
    北宋,商品經濟大發展,刺繡成了手工業中一個重要的行業。當時,刺繡行業與其他手工業一樣,分為官營和私營兩類。手工業中著名的絲織,刺繡業由政府中少府監掌管。
       
    那還是在北宋初年,天下大定,百業俱興。在平定后蜀時,得錦工200人,太祖乾德五年 (967年)在京師東京設立了綾錦院來安置他們進行生產。以后,又不斷在綾錦院中增加一些浙江、四川、湖州的綾錦工人。這些我國古代著名絲織業發達地區的優秀匠人聚于京師,使東京官營絲織業如虎添翼。綾錦院的規模不斷擴大,工匠人數日益增加,到太宗末、真宗初,已發展成手工業作坊。綾錦院高手云集,產品專供皇室貴族官僚顯要享用,也供軍隊消費和歲時賜予。正因如此,北宋最高統治者非常重視綾錦院的生產,太宗曾親自到綾錦院“命近臣從觀織室機杼”。

    京師開封,有著實力雄厚、規模宏大的官營紡織印染業。宋初,官辦的裁造院設在利紅坊,后遷到延康坊.《宋會要·職官》二九之八《裁造院》中載:“掌裁制衣服,以供邦國之用。初:左藏庫有縫造針工給裁縫之役”。載:刺繡,而官工不足,往往求索于民間。應運而生的文繡院,在宋代刺繡史上更是重要的一筆.文繡院成為末官辦繡業的代表而載人史冊。

    文繡院的誕生,記載在《宋會要·職官》二九之八《文繡院》中:

    常寧三年(1104年),“試殿中少監張康白言:   今朝廷自乘輿服御至于賓客祭祀用繡,皆有定式,而有司無篡繡之工,每遇造作皆委之間巷市井婦人之手,或付之尼寺、而使取值焉。令鍛煉織、紉縫之事,皆各有院,院各有工,而于繡獨無,欲乞置繡院一所,招刺繡300人,仍下諸路選擇善繡人,以為工師,侯教習有成,優與酬獎,詔依,仍以文繡院為名”。

    祟寧四年(1105年),開封城中一所以刺繡為專業的“大學”誕生了。文繡院的成立,那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刺繡史上也是功不可沒的!如條條江河匯人大海,各路選聘善繡工匠人文繡院授藝,這無疑使全國刺繡工藝得到一次大交流,大融合。文繡院的成立,標志著宋代刺繡又到了一個新的水平。遙想當年,300繡女云集京師,一起切磋技藝,十指翻動,龍飛鳳舞,繡線長長,繡作恢弘,是何等的壯觀,何等的五彩繽紛。

    徽宗年間,又設了繡畫專科,使繡畫分類為山水、樓閣、人物、花鳥,因而名繡工輩出。

    宋代的刺繡在唐代宮廷繡和日用繡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繡品生產遍布河南,四川、湖南、湖北、江蘇、浙江,廣東等地,而開封的刺繡則體現了宮廷繡的最高水平。

    讓我們賞析一幅現藏于遼寧博物館的宋代佳繡.

    宋代《梅竹鸚鵡圖》繡品原件高27.7厘米,寬38.3厘米.是以宋人寫生工筆花鳥畫為摹本。這是哪位大家的手跡?它在桔黃的絹底上,繡絳紅色梅枝,勁秀挺拔。枝頭梅花呈四種形態,一含苞待開、一露花初開、一滿蕊盛開、一落瓣將殘。梅花傲立在竹葉叢中,梅竹雙清,傲骨漱詩情畫意.枝頭停立一只轉首俯窺的彩色粥鵡,斜視蓍梅竹競放.更渲染了畫面自然活潑的繡品中運用了雙色套針繡、紋繡針濃、掄針針法,平針、打籽繡等。光彩奪目的宋繡的針法,更體現出寫真效果。繡品上有清代“乾隆鑒賞”、“嘉慶御覽之寶”、“壽華官鑒藏寶’,“三希堂鑒璽”、“繼撣黨珍藏”等朱印1l方,更顯示了這幅宋繡的珍貴程度.

    《枸竹鸚鵡圖》是哪位丹青高手的遺墨?這幅繡品,又是哪位神奇繡女所為?這許是千古之謎,但宋繡獨有的魅力已讓人嘆為觀止... 明代屠隆《考股余事》對“宋繡畫”作了精辟的注解:“宋之閨繡畫,山水人物,樓臺花鳥,針線細密,不露邊縫,其用緘一二絲,用針如發細者為之,故眉目畢具,絨彩奪目.而豐神宛然.設色開染,較畫更嘉。女紅之巧,千指春風,回不可及。”

    “金碧相射,錦繡交輝”的宋繡綻放著人民的智慧,渲染著傳統文化的重彩,渲染著—座歷史名城的英氣。

    刺繡如爛漫的山花,在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上茁壯成長。她的根在民間,枝在阡陌市井,花開在無數美麗的繡女心中。宋時京都開封,刺繡之花可以說開遍這座城市的各個角落。人杰地靈的古都又涌現出多少專業刺繡人才——“百姓繡戶”。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規定“自今承節指揮及百姓繡戶支工錢令繡造....”這說明,宋初的裁遣院已開始招雇百姓繡戶。

    在專業的刺繡機構沒成立前,宋代上至朝廷“乘輿服御”,下至“賓客祭祀用繡”,都要委托市井百姓繡戶和尼寺繡姑繡作,來滿足衣服及宮廷用物的刺繡需求。也可看出,東京民間刺繡業是發達的,刺繡也是高水平的。而百姓繡戶和諸尼寺繡姑已成為北宋民間刺繡的兩支主要力量。

    《東京夢華錄》卷三《寺東門街巷》中載:相國寺東門外有一繡巷,“皆師姑繡作所居住”,可謂一個專業刺繡區。“京師織帛及婦人首飾、衣服,皆備四時。如節物則春幡、燈   、競渡、艾虎、云月之類”;花則桃、杏、荷花、梅花、皆并為一景,謂之“一年一景”。

    遙想當年,開封民間大量應用著刺繡品。虎頭帽、虎頭鞋、兜肚、帳沿、繡枕、花巾…..城內迎風招展的72家大灑樓和千家小酒店的牌額、望子也是繡制的。如大酒樓白礬樓“三層相高,五樓相向,各有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珠簾繡額,燈燭晃耀”。又有“街市酒店,彩樓相對,繡旗相招,掩翳天日”。甚至“深街小巷,繡額珠簾,巧制新裝,競夸華麗”,城中,“錦繡之衣,結束不常,一時新裝,曲盡其妙”。
 
    新中國成立了后,1955年春,開封第一個織繡組織“開封市機繡合作互助組”誕生了,這是今日開封汴繡的起步。1956年“機繡合作互助組”發展成為“開封市機繡生產合作社”。1958年,開封織繡正式定名為“汴繡”。他們對開封汴繡正行了挖掘、收集、整理、研究。從民間收集了古代流傳下來的繡花鞋品、衣片、發現總結了歷史作品中的技藝,不斷完善汴繡的針法技藝,把汴繡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1959年,汴繡長卷《清明上河圖》進入人民大會堂河南廳,汴繡一舉成名。歷史名畫被惟妙惟肖地重現在繡品。此后,傳統的山水、宋人畫及開封民間藝人的水墨花鳥畫,逐漸步入汴繡的大雅之堂。1962年汴繡走出國門,1963年,汴繡開創了河南省繡品出口的先河。20世紀90年代,汴繡走向了多樣化,其中人物肖像繡品再次使汴繡走出中國,名揚世界。

    1992年,文萊國王繡研制成功,是我省手繡工藝一項突破。此件精品的針法創新和大型肖像繡品工藝技術成果,填補了河南省一項空白。

    1994年,鄧小平同志大幅繡像繡成,這是我國目前最大的一幅人物繡像,而且在刺繡工藝上是一次突破。

    西洋畫走進中國傳統工藝的領地刺繡,是刺繡技藝杰出的創舉,汴繡用線調色,用線作畫,這是刺繡的新工藝,是繡作中最難掌握的技藝。而表達光影效果的新針法亂針繡應運而生,她打破了常規無序的針法表現油畫中的筆觸,把光影色彩效果中的微妙關系表現得極為逼真。它是兩種文化、兩種文明、兩種思想體系的融會、兩種不同觀察方法、表現方法的完美結合。

    汴繡,與其說是針法和線的勞作,不如說是汴繡人智慧和毅力的結晶,是藝術集大成的珍品。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開封旅游文化叢書 2005-01-10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