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塔位于我市東南部,是一座灰色的六角形磚塔,也是開封現存最早的古建筑。9月6日上午,記者登臨繁塔,近距離接觸這個讓熟知歷史掌故的“老開封”驕傲得一塌糊涂的圣物,讓古都年輕人迷惘的古物。
繁塔是一座六角形的樓閣式佛塔,記者跟隨繁塔工作人員繞繁塔一圈,然后從北門沿樓梯上至三層,看到它的內外壁鑲嵌著佛像瓷磚。塔表面的每一塊磚都是一市尺見方,為凹圓形佛龕,龕中有佛像凸起,一磚一佛,佛像的姿態、衣著、表情各具特色。其中有端坐在單蓮座或束腰蓮座中的佛像,有手執各種法器的佛像,有騎著青獅的文殊和騎著白象的普賢二位菩薩,還有生著六臂或十二臂的觀音菩薩。其佛像表情細膩,形象生動逼真。
開封延慶觀繁塔文管所所長李曼介紹,繁塔本來曾作過天清寺的附屬建筑,但是建成后,因其身姿偉岸而成為北宋都城東京著名的登臨之所。滔滔而下的黃河水和經久不息的戰爭烽火,毀滅了很多開封的名勝古跡,甚至整座城市都遭受到滅頂之災。但是,只有繁塔,在雷擊、水患、戰火以及人為毀壞等天災人禍下,頑強地保留了殘破的身軀,見證著開封城昔日無比的繁華。
傳說,原來繁塔比開封鐵塔還高,有歌謠道:鐵塔高,鐵塔高,鐵塔只到繁塔腰。李曼說,關于繁塔變矮流傳著朱元璋拆繁塔、削王氣的傳說,他不顧民意將原本九層的繁塔拆除了六層,剩下現在的三層。“‘鏟王氣’其實是有歷史依據的,關于這一點歷史學家曾做過細致的考證。”李曼說,繁塔是一座神奇的塔,有著諸多難解之謎。
現如今,作為一座立基已逾千年的古塔,繁塔殘缺的身軀作為一種古代文化的物質遺存,負載著那個時代的精神內涵。目前,開封延慶觀繁塔文管所正對繁塔內部環境進行整修,對景區院內的綠化進行改造,還對塔體采取了安防措施。李曼說,今年菊花花會期間,繁塔將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廣大游客面前。而且為了推動以繁塔——禹王臺景區為中心的南部景區建設工作,開封市委、市政府決定對繁塔進行開發建設,目前已啟動包括繁塔——禹王臺景區聯合開發在內的開封市清明上河城總體建設方案。“繁塔景點不僅會再現‘繁臺春色’之美景,而且還會恢復天清寺、二程書院等古代建筑。屆時,將能夠與禹王臺連成一片,成為開封市又一個新的旅游景區。”李曼說。本報記者 王蘭蘭/文 趙文建/圖【原標題: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