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坤,舞陽縣閆劉村人。清末,民國初年間,研習醫學,技術高超,治病救人,有“朱名醫”之稱,深受廣大鄉親的普遍贊揚和愛戴。
有一年冬天,朱秀坤的兒子剛剛去世不久,他老年喪子含悲忍痛,挎起藥包,繼續巡回行醫施藥,使許多病危患者轉危為安。
這天大雪紛紛,北風怒號,他聽到河北街一位姓周的回民兄弟身患重病,就主動頂風冒雪,步履艱難地到周家去,當他進了病人屋中時,他腳上穿的一雙鞋已經凍成兩個大冰球。患者得救了,而他的雙腳卻因此得了極嚴重關節炎癥。尤其到了冬季,雙腳疼痛難以忍受。就是夏季,他也是一手扇著扇子納涼,一手提著火籃烤腳,火籃成他一年四季的必備之物。每次出診,總是提著它。
他還刻苦鉆研,探索適合于廣大平民百姓的治療常見流行病癥的新方。他一方面利用本地價格低廉的草藥,來代替奇缺而珍貴的藥品,以減除貧窮患者負擔;另一方面自己出錢,購買藥物和香油,精心熬制丸膏散藥:里熱病膏藥、大惡瘡七天光膏藥、風濕病筋骨痛膏藥、專治花柳病的珍珠散以及生肌玉肌膏、凍瘡膏等十多種,廣為施舍,不取分文。人們常說他醫德高尚,在他心目中,只有患者,唯獨沒有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