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八大金剛抗元兵的故事,離不開望京樓,也就是舞陽縣馬村街那座大高樓。
這座高樓,傳說是宋朝時候,朝里一個大官的女兒嫁到這里以后,他為了使女兒能坐在樓上看到東京汴梁的門才蓋起來的,人們就稱它望京樓。這樓座東向西,高五層,頂底大小一樣,式樣平常,可高出村上樹木好幾倍,比當時各大京城的樓房都要高。常從這里路過的客商行人就把它當成了路標,后來,連馬村街的名字也改成了“高橛子寨”。直到民國年間,這座樓上還保存著元朝末年八大金剛首領周白胡的靴子,這就是當時抗元義軍以這座樓為了望臺的物證。
從明朝到民國年間,附近百姓一提到望京樓,特別是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個晚上,看見高樓上的燈光時,就議論起過去八大金剛抗元兵的故事來。
那時候,元朝皇帝為了使老百姓歸順,叫他們韃靼族人坐享清福,就把各村鎮百姓按十戶一組編制起來,名叫“十家排”。一排一個韃靼族青壯年當頭兒,人稱他是“家韃兒”。
家韃兒對他管轄的百姓管理很嚴。平時輪著吃飯,誰要串親訪友,趕集上店,必須向他們報告。規定十家伙用一把菜刀,一塊案板,案板腿上栽根木樁,把菜刀用鐵鏈拴牢。誰家要待客,得請家韃兒坐上賓,更可惡的是誰家娶媳婦,不僅請他坐上賓,還得請他先陪新娘住三夜,然后才讓新郎入洞房。更氣人的還有哩,每逢農歷八月十五晚上,他們規定了“男不愿月”的規矩,把男子統統趕出去,他們任意玩弄婦女,鬧得家家齊哭亂叫,人人痛恨入骨。
到了元朝末年,老百姓再也忍不住家韃兒的欺侮,有的偷跑到深山老林里組織起抗元義軍。有個很有才氣的謀士叫劉伯溫,想了個妙法兒,借著封建迷信的辦法,秘密串連。八月十五那天,家家要吃月餅,就用紙條寫上“天意在魚腹,單等八一五”。填在魚肚里用油炸過,或寫上“八月十五殺家韃”七個字,捻成紙捻兒,包在月餅餡里,以為神仙指劃,互相贈送。單等八月十五這天,家家準備酒席。男人統統躲到一邊,準備好鐵把、攫頭、斧子。等到家韃兒吃喝玩樂正高興的時候,男女一齊動手,你拉胳膊他拉腿,嘰哩嘩啦把家韃兒砸死砍碎扔到遼地了,這一殺一砍,才算除了百姓心頭大恨。
殺家韃兒的事兒很快傳到元朝皇帝耳朵里,就下令要“血洗河南”。這時候,嚇壞了殺過家韃兒的青年,一個個都往外逃跑。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抗元義軍,家里撇下老人小孩,成天嚇的吃睡不下。
這時候,舞陽縣馬村街東隆周村有個周白胡,身高力大,練過武藝,還有七個人和他一樣,經常來往,人稱他們是“八大金剛”。這八個人一商量,要生法兒保護鄉親,在一塊兒燒香磕頭,喝雞血酒,對天明誓,跟元兵拼死。他們到各村串連,因為馬村街有寨墻,就在這里立下打鐵爐,打制刀槍。附近村上的百姓自動送來了糧食、煤炭、碎鐵爛銅,有的把衣裳被窩也搬到馬村,搭棚蓋庵,支鍋起灶,大家小戶、廟里都住滿了避難的人。大家出主意想辦法,用火藥(傳說是明雄和鹽末)和膠水摻上沙子,涂到寨門和廟堂的門窗上,說這是神藥。天賜給咱們,誰也不許動它,大人小孩聽了都害伯,其實是用來防備元兵的。
一天,從高樓上傳來個急信兒:“元兵人馬從北舞渡方向殺過來了。”八大金剛領著青壯年拿著刀槍,白臘桿、攫頭、鐵把,拉著絆馬索,齊呼亂叫,把元兵攔截在離馬村一里地的姚莊后地。打得元兵勒馬不及,亂了陣腳,死傷很多。
誰知,還有在附近村上作亂的小股元兵,從四面殺進馬村。他們看著村外靜靜般般,沒有個人,廟門寨門緊緊關著,里面擠滿了避難的鄉親,舉刀就砍門窗。誰知,大刀碰住門窗“砰”地一聲火星四濺。閃光冒煙兒。元兵當成天神顯靈,再不敢動門窗了。
正在元兵疑神疑鬼的時候,八大金剛帶領人馬折回來了。元兵一見,撥馬就走,卻被絆倒,動彈不得,被八大金剛殺死大半。
殺退了元兵,八大金剛領人到附近村查看,發現絕大多數都被元兵殺死,只剩藏得好的幾個人。事后,人們都說,要不是天神的威力,馬村街的人也得殺死不少。
一連幾天,人心惶惶,白天到處躲藏,夜里連個燈也不敢點,生怕元兵看見。有的卻說:“怕他哩,頭割了碗大個疤痢,點上燈還給咱助膽哩!”
不見元兵過來,周白胡回到隆周村看看。正在家里找東西,聽見外面馬叫喚。出來一看,元兵已經進了村。他順手拔了一棵樹擋住“過道”口,攔住元兵。又拔一棵小棗樹當武器,沖開一條路,跑回了馬村。領住在馬村的人跟元兵撕殺了一天。從這回起,誰也不敢隨便離開馬村回家了。
人們還怕元兵第三次洗殺河南,八大金剛防守嚴密,一人領一支力量,在方園十里、二十里要道口設下了望哨,見天巡邏。
有一天,一個出去探信兒的拾回來一個四十八兩的元寶。大家疑懷是元兵試探看看到底剩的還有沒有人。老頭兒們說,這年頭要元寶也沒有用,不如放回原處,勸大家以后見了元寶也別拾,免得元兵再來殺砍。
元朝滅亡以后,馬村附近的百姓不忘八大金剛的大恩大德,幾個老年人就承頭兒請來石匠、泥水匠大家動手,運石頭,運磚頭。先給幾個領頭兒的有:隆周村周白胡、湖東蔡蔡義子、王徐王某、宋橋宋某、任橋任某、其余的三人連個姓氏也沒留下來,給他們在各村每人修座橋,立一通碑。到現在還留著的有周橋、蔡橋、王橋、宋橋、任橋。
人們對周白胡最為敬重,大家知道他每次從馬村回家過泥河,慌里慌張,顧不得脫靴,總是脫一只靴淌過去,回來時提著一只靴,也顧不上涮腳。就做了一只能裝一斗二升糧食的大靴子放在望京樓上,以作紀念,一直放到民國年間。
可是,明朝、清朝的皇帝為了鎮壓百姓對元兵統治的反抗,毀滅他們,三洗河南,殺得路斷人稀的罪證,編了很多騙人的假話,說清初遷民是因為李闖王三洗河南,才殺的路上扔元寶沒人拾。更可惱的是強迫各家各戶給家韃兒寫上牌位,當“保家大仙”敬起來。就連百姓們給八大金剛立的名譽碑也是清朝朝庭下令拆除的。望京樓上的靴子,民國六年(1917年)八月也被樊老二的大桿連望京樓一起燒毀了。只剩一個房烏拉,一直高高的肘到解放后,這就是八大金剛抗元兵的物證,也被幾個無知的干部扒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