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洛陽工藝 >> 工藝賞析 >> 瀏覽洛陽

絲綾堆繡:巧手“貼”出生活美

2012/11/5 14:33:44 點擊數: 【字體:

絲綾堆繡:巧手“貼”出生活美
王耐萱在制作絲綾堆繡。
絲綾堆繡:巧手“貼”出生活美
王耐萱的作品《牡丹仙子》。
      
    核心提示
   
    絲綾堆繡起源于隋唐時期的洛陽宮廷補繡,因為其材料以布料居多,在民間俗稱“布貼畫”。它是洛陽民間巧女、刺繡能手在長期的實踐中,融合民間剪紙、刺繡、壁畫、國畫等的特點,就地取材,以布代筆,所形成的具有濃郁生活氣息的民間裝飾技藝。
   
    1上行下效宮廷技藝入民間
   
    早在1000多年前的南北朝時期,我國荊楚之地就誕生了一種把邊角布料拼貼成裝飾品的技藝,這就是絲綾堆繡的雛形。隋朝統一中國后,隨著各種資源向都城集中,這種技藝也傳入了北方。到了唐朝,它充分發展并正式成為一種獨特的技藝,而且細化為兩類:貼絹(以單層絲織物剪成圖案平貼)和堆綾(把絲綾和其他絲織物剪貼重疊,拼成多層次的圖案)。
   
    這一時期的洛陽作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絲織業進入繁盛時期,為絲綾堆繡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史書記載,當時的洛陽宮廷中有一大批絲綾堆繡藝人,專門服務于王公貴族。溫庭筠的詞“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就說到了該技藝。此時的絲綾堆繡用料十分講究,大多采用軟緞織錦,構圖繁縟,配色華麗,深受王公貴族喜愛。上行下效,這門盛于宮廷的技藝在民間也廣為流傳,在敦煌莫高窟發現的唐朝絲織物中就有用貼絹做成的佛幡。
   
    2借助巧手邊角舊料獲新生
   
    隨著時間流逝,如今的洛陽絲綾堆繡在傳承古法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制作方法主要有布縫、畫毛縫、貼棉、開紗、抽絲、勻針等,用料也有很大改變,多為邊角舊料。
   
    2011年,絲綾堆繡入選我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代表性傳承人、年近80歲的王耐萱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看王耐萱制作絲綾堆繡是一種享受。她在一堆邊角舊料中隨手一選,再借助剪刀、鑷子、繡針、糨糊等剪裁、縫合、拼接,一幅精美絕倫的畫作便在我們眼前呈現。
   
    瞧,這邊幾匹“駿馬”馳騁在遼闊的中原大地,那邊“牡丹”競相綻放,“牡丹仙子”也飄然而來,陶醉在美景中。這些,都是王耐萱的絲綾堆繡所展示出來的。
 
   《八仙過!贰ⅰ洱堷P斗》、《洛神》、《荷趣》……她的作品內容豐富、取材廣泛,自然風景、人文風貌盡收其中。
   
    一般來說,在絲綾堆繡的制作過程中,布縫和補花這兩道工序最為繁縟:布縫,就是大面積拼貼,包括貼塊、縫合、鑲花和拼接;補花,就是用小面積花飾紋樣點綴。創作者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質地、紋理等特質,通過剪、撕、粘等多種藝術處理方式,加以合理配色,制作出極具層次感和浮雕感的畫作。畫作所呈現的人物、動物、景物甚至小到一粒沙一塊石、一絲風一滴雨,無不逼真而獨具情趣。制作完成的作品兼具畫面色彩鮮艷、寓意吉祥美好、布局構圖靈巧、想象力豐富等特點,流露出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特色,給人以獨特感受。這可真是化腐朽為神奇!
   
    王耐萱的精湛技藝贏得了諸多贊譽。1995年,她在我市舉辦個人布貼畫展,作品被觀眾稱為“洛陽一絕”;1996年,她應邀接受多家媒體的采訪,還登上了中央電視臺。數年來,她的作品多次在各類書畫大賽中獲獎,先后被評為高級工藝美術師、特級書畫師。
   
    3心中有美人人都是傳承者
   
    其實,王耐萱和絲綾堆繡的“情緣”由來已久。由于母親和姑姑是家鄉有名的絲綾堆繡高手和刺繡能手,受到熏陶的她自幼鐘情美術和工藝品制作。退休后,王耐萱開始系統地學習繪畫、書法等方面的知識,悉心鉆研,點滴積累,于是有了10年之后的精彩綻放。王耐萱之所以始終癡迷于此,還要歸于她對美的追求。
   
    用她的話說,和其他技藝相比較,絲綾堆繡的技巧其實不難掌握,既能廢物變寶物、節能環保,又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鍛煉思維,老少皆宜,關鍵看你能不能發現美,有沒有心思留下美。
   
    然而,技術難度雖不高,想做好絲綾堆繡也是有講究的。1998年,為王耐萱量身打造并在中央電視臺教育頻道播出的教學片《布貼藝術》以及2009年王耐萱編制完成的圖書《布貼畫的制作方法》,分別以影像和圖文的形式詳細記錄了這門技藝從準備到制作完成的全部過程。
   
    接下來,絲綾堆繡還會以更加豐富的形式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王耐萱表示,只要肯花心思發現美,人人都能成為這項文化遺產的傳承者。(見習記者崔曉彧文/圖)【原標題:絲綾堆繡:巧手“貼”出生活美】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洛陽網-洛陽日報 2012-07-24 作者:崔曉彧
0
下一條:高水旺“臭”了一干專家上一條:沒有了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兔袼拙W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