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洛陽工藝 >> 工藝賞析 >> 瀏覽洛陽

澄泥硯出于水成于火

2012/8/15 18:57:55 點擊數: 【字體:

澄泥硯出于水成于火
蟠龍詩文澄泥硯
      
    平時我對古玩地攤上的東西不大上心,某日在洛陽市“老攤”瞥見一方澄泥硯臺,細看之下有些價值,雖不能斷代,其刻畫詩文倒也饒有趣味。
       
    這方硯臺取自古籍造型,正面上方為蟠龍云海圖案,兩側有詩文兩句“古硯池中起墨波,右軍書法妙如何”,出自古詩《題扇換鵝雅俗聞》,作者佚名。詩中有“右軍書法”句,顯然是贊美王羲之的,在硯臺之上有景仰書圣之句,倒也甚是恰當。硯臺之后有“曉日”“春光”,末句又有“窗外有人看杏花”,詩文翰墨配以澄泥美硯灑脫自如,相得益彰。
      
    澄泥硯與端硯、歙硯、洮河硯并稱中國四大名硯。因其它三種均為石硯,唯有澄泥硯是泥硯,故歷史上有“三石一陶”之說。澄泥硯的前身即為陶硯,它以黃河沉積泥為原料,經獨特的工藝燒煉而成。
      
    它的制作工藝可追溯到漢,興于唐而盛于宋,明代達至爐火純青。唐宋時期,當時端歙還正處于初創階段,因此,當時人們對澄泥硯評價非常高,視為“硯中第一”。宋代李之彥《硯譜》記載:“黃河澄泥,唐人品硯以為第一,今人罕用。”清內府編繪的《西清硯譜》中,收錄51方澄泥硯,足見古人對它的偏愛。
      
    有關澄泥硯的產地莫衷一是,有河南虢州說、山西絳州說、山東青州說。雖各有說法,但都沒有離黃河太遠。絳州澄泥硯始創于唐代,歷史悠久,當時曾被列為“貢硯”,后來由于種種原因,到清時其制作工藝就已失傳。
      
    筆者曾專門拜訪豫西澄泥硯傳人李中獻。他說,澄泥硯的“澄”其實不讀“cheng”,而是讀“deng”。制作時,將采掘來的黃河泥放置在一個絹制的籮中過濾,濾出的極為細致的泥土就是制硯的最佳原料澄泥。這就是其名的緣由。這還不能用,須再將濾制出的澄泥放置一年以上的時間,歷經冬夏以去其燥性才能使用。澄泥硯“取之于水而成之于火”歷經采泥、過濾、沉淀、制坯、燒干、著色、雕刻、焙燒、拋光等幾十道工序,集繪畫、雕刻、篆刻、文學、書法為一體。它具有質地細膩、色彩絢麗、貯水不涸、歷寒不冰、發墨而不損毫,可與石質佳硯相媲美的特點。
      
    泥料比石料容易成型,雕式多種多樣。澄泥硯造型生動,雕工講究,圓雕、浮雕、透雕、線刻等雕刻技法綜合運用。硯體可做成圓、橢圓、半圓、正方、長方、隨意等許多形狀。雕刻題材有山水人物、草樹花卉、走獸飛禽、花鳥魚蟲。將其置于案頭,既是文房中實用的四寶之一,又是供觀賞的藝術珍品。
      
    近年來,在山西省新絳縣等地,澄泥硯燒制工藝不僅被成功恢復,而且重新煥發出奪目的光彩。2010年8月,新絳縣榮獲“中國澄泥硯之都”稱號。現在,制硯者在遵循古法的同時又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予以創新,在制坯工序上,以機械設備替代了原來的手工操作。這樣燒制出來的澄泥硯密度大,堅實、耐用。
       
    現在,制硯者普遍將澄泥硯的藝術性、觀賞性列為第一要素,力求造型美觀、顏色悅目、質地優良。【原標題:澄泥硯出于水成于火】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長春日報 2012-4-16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