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釋義:冰心:清潔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成語出處: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690—756),字少伯,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世稱王龍標,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
王昌齡家境貧寒,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官汜水尉校書郎),后貶龍標尉。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王昌齡選博學宏詞科,超群絕倫,于是改任汜水縣尉,再遷為江寧丞。他一生曾兩次被謫蠻荒之地:一次約在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秋,他獲罪被謫嶺南;一次約在天寶六年(公元747年)秋,以所謂“不護細行”被貶為龍標尉。“安史之亂”爆發后,他避亂至江淮一帶,被濠州刺史閭丘曉殺害。
王昌齡的詩以三類題材居多,即邊塞、閨情宮怨和送別。因為詩名早著,王昌齡與當時名詩人交游頗多,交誼很深,除與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還同高適、綦毋潛、李頎、岑參、王之渙、王維、儲光羲、常建等有交誼。
辛漸也是王昌齡的朋友之一。約在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前后,王昌齡離京赴任江寧(今南京市)丞,而辛漸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辛漸從江寧到潤州,然后在此分手。分別時,王昌齡以《芙蓉樓送辛漸》為題的兩首詩送別,一首為:“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寫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邊離別的情景。另一首為:“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云深。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說的是頭天晚上詩人在芙蓉樓為辛漸餞別時的情景。
“一片冰心在玉壺”是詩眼,歷來人們都認為“玉壺”與“冰心”一樣,都指人的品德美好。“玉壺”具有多義性,它可以指酒壺、月亮、燈、滴漏等。把“玉壺”解釋為酒壺,既是推杯換盞時的諧謔,也極符合王昌齡當時的心態。全詩音調諧美,詩風沉郁,又采用問答形式,別開生面。“一片冰心”則作為成語流傳了下來。
王昌齡的“一片冰心”也得到了當時士族階層的認可。后來,唐將張鎬在河南治軍,殺害王昌齡的濠州刺史閭丘曉“遲到”了,按軍法應當處斬。閭丘曉以家有老人為由求饒。張鎬說:“王昌齡的親人由誰來奉養呢?”閭丘曉慚愧不已,遂被殺,張鎬也算為王昌齡報了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