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委,拋棄。原指東漢廉吏鐘離意拒絕接受不正當的財物,后用以比喻拒收不義之財。
典源:《后漢書·鐘離意傳》:“顯宗即位,征為尚書。時交阯太守張恢,坐臧千金,征還伏法,以資物簿入大司農,詔班賜群臣。意得珠璣,悉以委地而不拜賜。帝怪而問其故。對曰:‘臣聞孔子忍渴于盜泉之水,曾參回車于勝母之閭,惡其名也。此臧穢之寶,誠不敢拜。’”
鐘離意,字子阿,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性格耿直,年輕時在郡中任督郵這種位輕權重的官職,主要負責監察官吏、傳達政令等事。漢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會稽郡突然發生大瘟疫,幾天之內,被感染而死亡的百姓人數過萬。鐘離意此時任會稽縣令,冒著被感染的危險,他獨自一人四處奔走調查疫情,撫恤災民,并設法招募醫生,研制藥物,抗擊瘟疫。新藥研制出來后,人們都不敢喝,鐘離意知道后,以身試藥,伸手奪過藥就喝了下去。瘟疫終于被控制,百姓的性命得以保全。
后來,鐘離意被征召到京都洛陽。一次,朝廷命令他負責押送一批囚犯到河內府,時逢嚴冬,許多犯人還染了病,行進極為艱難。見此情況,鐘離意就命令地方制作衣服給犯人穿,讓他們御寒,同時還在道路上除去了犯人的枷鎖,與他們約定日期,讓他們各自前往河內。犯人們見鐘離意如此愛護、信任他們,紛紛按照鐘離意的安排前行,最終全部按時到達目的地,途中沒有一個人借機逃跑。
漢章帝即位后,鐘離意被征拜為尚書。當時,交阯太守張恢貪贓枉法,被召回洛陽處死,他的家庭財產也被全部沒收充公。不久,漢章帝下令將這批贓款贓物賜給群臣。沒想到,輪到鐘離意領這批珠寶的時候,他竟堅決不要。漢章帝感到奇怪,詢問原因,鐘離意回答說:“我聽說,孔子忍受著口渴的痛苦,也不喝盜泉之水,曾參情愿回車繞道,也要避開勝母的家門附近。他們這樣做,都是因為厭惡這些地方的壞名聲。你賜給我的這些珠寶都是不干凈的贓款贓物,我確實不敢接受。” 漢章帝由此看出鐘離意確實是一個清廉之人,調升他為尚書仆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