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一根木頭難以支撐將要倒塌的建筑物。比喻一個人力量單薄,不能挽回頹敗的形勢,難以勝任艱巨的事業。
典源:《世說新語·任誕》:“和(嶠)曰:‘元裒如北夏門,拉攞自欲壞,非一木所能支。’” 《文中子·事君》:“大廈將顛,非一木所支也。”
任愷,字元裒,三國時期魏國安樂博昌(今山東博興東南)人。青年時期的他聰明能干,加上父親在魏國擔任太常卿這一要職,掌管著國家的禮樂、郊廟、社稷等事,魏明帝對他非常器重,特別把女兒齊長公主許配給他,并先后讓他做了中書侍郎、員外散騎常侍等官。
公元265年,曹魏大臣司馬懿之孫司馬炎篡奪皇位,改國號為“晉”,定都洛陽。任愷雖然是曹魏皇親國戚,但由于辦事機敏干練,不僅未受影響,還被提升為侍中,身居君側,以備顧問,可以直接參與朝政,地位顯赫。
當時,賈充是西晉的車騎將軍、尚書令,為邀寵專權,他頻頻制造事端,陷害任愷。公元271年,西北發生少數民族叛亂,任愷趁機奏請晉武帝派賈充前去鎮守,企圖把他排擠出京城洛陽。賈充被任命為秦、涼二州都督,但前往長安赴任時,突降大雪。這時候,有人為賈充獻計,讓他盡快把女兒賈南風許配給太子司馬衷為妃,爭取留下不走。幾天后,計謀成功,晉武帝下詔命賈充仍以原官留在洛陽任職。這一來,賈充和任愷結怨更深了。
此后,賈充想方設法排擠任愷,還做通晉武帝的工作,讓任愷當了吏部尚書。任愷雖然不是被降職,但從此很少再有隨侍皇帝、參議朝政的機會。接下來,賈充經常向晉武帝進讒,說任愷生活豪華奢侈,還私藏御用的食器。晉武帝聽后信以為真,罷免了任愷的官職。任愷非常憤慨,索性縱酒行樂,自暴自棄起來,每頓飯都要花掉一萬錢,還說沒有可以下筷子的地方。借此機會,賈充一再羅織罪名,加害任愷,終于讓晉武帝完全失去了對任愷的信任。
中書令和嶠是任愷的好朋友。一天,有人在洛陽城北的北夏門碰到他,就問道:“任愷橫遭誣陷,你怎么坐視不救?”他說:“任愷的處境已經像北夏門一樣,眼看就要崩塌斷裂,根本不是一根木頭可以支撐得了的。”由此,“一木難支”這個成語便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