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別人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讓它自干。形容受了污辱,不作反抗,極度隱忍。
典源:《新唐書·婁師德傳》:“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潔之乃已。’師德曰:‘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使自干耳。’”
婁師德生于唐太宗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字宗仁,原武(今原陽西南)人,從小才思敏捷,20歲的時候便考中進士,被任為江都縣尉。他由于才能出眾,很快便被升為監察御史。
儀鳳二年(公元677年),位于青藏高原的吐蕃派兵侵襲唐朝邊境,唐高宗李治頒發《舉猛士詔》,招募勇士,進行軍事反攻。婁師德毅然報名參軍,要為國效力。次年,唐軍進展不順,損兵過半,危急時刻,婁師德挺身而出,頑強抵抗,唐軍士氣大振。隨后,他又奉命出使,在赤嶺(今青海日月山)與吐蕃進行和談,促使雙方和解罷兵。過了數年,吐蕃再次入侵,他率兵反擊,由于指揮有方,在白水澗(今青海湟源南部)八戰八捷,大大遏制了吐蕃的攻勢。
武則天改唐為周后,以東都洛陽為神都,婁師德更是得到重用,出將入相,屢建奇功。
婁師德胸懷寬廣,尤其以能夠忍讓而青史留名。有一年,他的弟弟被任命為代州刺史,上任前來到哥哥位于洛陽的家中,向其辭行,并詢問哥哥還有沒有什么要交代的。婁師德語重心長地說:“我已當了宰相,現在你又要擔任一方大員,榮寵至極,必定有人嫉恨我們。要免受其害,我們遇事一定要學會忍耐。”他的弟弟馬上跪在地上說:你放心,就算有人往我臉上吐唾沫,我一定會自己擦干凈,決不為此和人計較。”沒想到,婁師德認為弟弟這樣做仍不行。他再三告誡弟弟: “別人發怒后把唾沫吐在你的臉上,你一擦了之,他的怒氣仍不會消,一定繼續嫉恨你。要我看,別人往你臉上吐唾沫,你自己不要擦掉,應該讓它自然干了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