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貂,貂尾,古代皇帝的近侍官員用作帽飾。朝廷封官太濫,貂尾不夠,便用狗尾代替。比喻事物的美丑前后不相稱,多指文學作品。
典源:《晉書·趙王倫傳》:“奴卒廝役亦加以爵位。每朝會,貂蟬盈坐,時人為之諺曰:‘貂不足,狗尾續。’”
“狗尾續貂”的典故來自西晉的司馬倫,歷史上西晉有個有名的“八王之亂”,這司馬倫就是其中的一王,趙王。
司馬倫是晉宣帝司馬懿的第九個兒子。魏嘉平年間封安樂亭侯,后改封東安子,拜諫議大夫。
晉武帝司馬炎公元265年廢曹奐自立為皇帝,定都洛陽。公元290年,司馬炎死去,其子司馬衷繼位,為晉惠帝。這是中國歷史上典型的昏庸無能的皇帝。他從小就不愛讀書,整天只懂吃喝玩樂,不務正業。司馬衷在位時,晉朝矛盾百出,各種派別斗爭激烈,先后發生了多次動亂和戰爭,史稱“八王之亂”。
斗爭中,賈后謀計讓惠帝廢掉太子司馬遹,將其囚禁在金墉城,后來又轉禁至許昌。太子被廢后,很多人忿忿不平,曾在東宮擔任過宿衛官的司馬雅和許超決心廢掉賈后,迎回太子。他們商量著要推一位重臣出頭,來完成這件大事,最后選中了趙王司馬倫。
但司馬倫曾是賈后一派,他害怕太子復位后會收拾他,于是向賈后告密,政變失敗,司馬遹被殺。
司馬遹被殺,司馬倫又反戈一擊,打著為太子復仇的旗號,聯合梁王、齊王殺進宮中,處死了賈后。又用巫鬼之術,假稱司馬懿泉下有詔,讓惠帝把皇位讓給自己。
司馬倫稱帝以后,為了收買人心,大肆封官授爵。他規定:這一年地方上推舉的賢良、秀才、孝廉,不經考試即可做官;十六歲以上的太學生也都拜官;大赦之日在職的太守、縣令全部封侯;郡縣屬吏也全都晉級。甚至趙王一伙的家奴、士卒,也有很多人得到爵位。
當時凡朝中大臣,帽子上都有貂尾做的飾品,司馬倫封官太多,一下子找不來那么多貂尾,只好用狗尾來代替,這下好看了,每逢大臣聚會,現場到處都是狗尾,搖來晃去。有人譏之曰“貂不足,狗尾續”。
可惜好景不長,3個月后,司馬倫便被反對的人所殺,他處心積慮卻做了個短命皇帝,只留下一個“狗尾續貂”的笑話讓人議論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