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記·封禪書》載:“予方士傳車及間使求仙人以千數。”又說:“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西伐大宛,蝗大起,丁夫人、洛陽虞初等,以方祠詛匈奴、大宛焉。”可見虞初在漢武帝時以方士得登高官。
洛陽長期作為中國古代王朝的都城,文化積淀深厚,曾孕育過眾多科技和文化人才。虞初就是其中一位,他被譽為中國小說家之祖。
《漢書·藝文志》把虞初列為小說家類,收錄其《周說》九百四十三篇。班固注曰:“河南人,武帝時以方士侍郎,號黃車使者。”并引應劭語:“其說以《周書》為本。”就是說,虞初的小說《周說》是以《周書》為基礎改寫而成的,相當于后來《三國演義》依據《三國志》而來。東漢張衡《西京賦》曰:“匪惟玩好,乃有秘書。小說九百,本自虞初。從容之求,實俟實儲。”清代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小說家類》中認為:“張衡《西京賦》曰:‘小說九百,本自虞初。’《漢書·藝文志》載虞初《周說》九百四十三篇。注稱武帝時方士,則小說興于漢武時矣。”
虞初還撰有《虞初新志》、《虞初續志》,皆被后世稱為通俗演義小說和筆記小說的代表,可惜虞初的作品都沒有流傳下來。由于虞初開中國小說之先河,盡管其作品未傳下來,但他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地位是為諸家所公認的,故虞初的名字甚至被后世當做小說的代名詞。(資料提供:洛陽市地方史志辦公室)【原標題:虞初:中國小說之祖 作品惜未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