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名人名家 >> 書畫鑒賞與收藏 >> 瀏覽洛陽

學海浩茫見精微——訪書法家李剛田先生(2)

2012/6/29 9:11:28 點擊數: 【字體:

“生”和“熟”的關系。技法必須要熟,如果不熟,則永遠是一種粗劣、低層次的東西;只有熟練而不能追求藝術境界上的生辣,只能是一種中間檔次。所以書法很難。既要追求技法的完美,又要追求藝術境界的放松。

    技法不完美不行,現在有的寫字的,基本功不到位,沒有受過刻意的訓練,只在情趣上下功夫,將來他的前景不會寬闊。有的字在展廳里很動人,因為筆墨效果好,但是印到集子上,就露怯了。筆墨的外衣剝落后,線條、結構的弊端暴露無遺。我的字可能在展廳里不那么奪目,但印在書上,還每每可看,我要求要準確、耐看,這是與古人吻合的。到博物館里看古人法書,尺幅不大,看上去不是那么動人,但印在書上無論什么時候都是光彩照人。古人追求精致之中求變化。技法完美是伴隨書法家終生的一個追求,境界是靠讀書、讀法帖逐漸加深的。書法到了一定程度后,和人的修養是密切相關的。

    我的書法風格形成是不由自主的形成,我寫字、刻印、寫文章沒有刻意追求風格,去設計風格。我已經60歲了,寫了50多年的字,回頭看去,我的書法、篆刻、文章有一種一貫制的風格貫穿在里面,是一種統一和諧的東西,這可能和我與生俱來的個性有關吧。

    當年,您和張海、王澄、周俊杰等先生推出了“墨海弄潮”,在當代書壇掀起了“中原書風”,請您談談“中原書風”的具體涵義。

    曾經做過的事情,是歷史的過程,是河南當代書法史的一個過程。當時,河南是經濟落后、文化落后的一種狀況。篆刻方面,上海、江浙已經形成氣候,他們印人代代相傳,印泥、印石、紙張已經形成產業化。河南人當時刻印,就是找城墻磚磨磨就刻了,所有的石頭都是從南方運來的,印泥也很粗劣,連蓋印的紙都沒有,條件非常差。從大處講,北宋南遷后,河南文化一蹶不振。蘇州一個小地方,考上的狀元比河南300年都多。解放前,河南有“水”、“旱”、“蝗”、“湯”等災難,河南經過長期的戰亂、長期的貧窮,政治、文化、經濟一蹶不振。

    江浙出了沙孟海、林散之等大家,而同時河南卻難以找出大家來。雖然出了一些地方名家,但以歷史的眼光去看,影響遠比不過沙、林等人,河南書法這一段比較薄弱。但河南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河南有1億人口,有深厚的傳統,有豐厚的碑刻資源,書法藝術是深入人心的,民間基礎很扎實。

    在全國書法熱興起的時候,河南一批熱愛書法的年輕人,天時、地利、人和湊到一起,做了一場有意推動河南書法發展的活動。當時的選擇不是走向“雅”,而是走向“俗”。現在看來“中原書法大賽”是燒熱、推動河南書法創作氛圍,是藝術走向社會的一種辦法。用現在時髦話叫“書法進萬家”,河南書協20多年前,做的就是“書法進萬家”活動。

    “千人書法大賽”,一千人聚集在省政府禮堂,同時揮毫,要的是那個場面,而不是要的“雅”。這次活動就是讓書法從書齋里解放出來,走向千家萬戶,融入到整個社會。這樣書法才有生命力,才有氛圍。現在看那時的書法作品,整體的顯得都很幼稚,但在當時在全國確實引起了轟動。整個活動開了全國書法大賽的先河,后來各類書法比賽在各地此起彼伏,都是向河南學的。這樣的舉措是河南現代書法的起點。盡管這個起點是從民俗開始、從基礎開始、從普及開始,但它為日后河南書法的興起創造了一片熱土。

    后來河南又舉辦了墨海弄潮15人晉京展,現在看那些作品很幼稚,但當時在中央美術館引起了強烈的轟動。當時人們還沒有去寫大作品,最多的還是四尺宣紙,寫的還是毛主席詩詞、寫的還是顏柳歐趙、寫的還是“遠上寒山”,突然見到了河南人宏篇巨制,寫的碑派書法,那種氣象震住了當時的人們,給人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現在看那種書法令人汗顏,但當時為河南書法走出去,為河南培養書法人才是一種好辦法。后來接連辦二屆、三屆,直到四屆總結出了百人集。雖然集子水平參差不齊,有的作品不能盡人滿意,但對河南書法整和起到了關鍵作用。

    江南書法典雅,以帖派見長。按阮元的說法:江左風流,碑派長于碑榜,拘謹拙陋。北方書風追求質樸,南方書風追求秀雅,中原書風的概念就是相對于南方書風而提出來的。一是大作品、大氣派,二是注重作品的表現力。當然從學術方面看,這個提法不是很嚴謹的,雖然它為鼓舞士氣方面起了很大作用。有人說中原書風特點是雄渾博大,實際并不盡然。我在我的文章中回避這個稱呼,因為它不耐推敲,考慮到整個河南書法的大局,我不能否認,但我在專著中也從不提這個概念。

    那么中原書風應該是什么樣的書風呢?后來的全國展中,河南不再是大作品了,有些作者從南方進修回來,也開始寫二王一路的尺牘、手札,帖派、碑派在河南匯集、融會貫通。豫菜是什么風格?豫菜沒有風格,沒有風格也就是豫菜的風格。豫菜最可貴的就是善于吸收,善于融會貫通。河南書法其實也是這么一種情況,在廣泛吸納、包容吸收和消化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書風。代表這個時代的書風應該是有新意的、有創造性的書法,河南書法一直在創造上做文章。我認為這應該是中原書風的特點吧。如果僅僅用雄強博大來形容河南書法的話,是片面的,不準確的。

    薛:中國書協自成立以來,舉辦了全國展、中青展、新人展、正書展、楹聯展、篆刻展等多項展覽,您幾乎擔任過所有展覽的評委,通曉所有展覽的游戲規則。請您談談向這些展覽投稿的注意事項。

    李:我覺得作者要投稿,應該知道展覽是一場戰役。戰役是短期行為,短期要打勝仗,要依賴本人長期積累的結果,無數次的迎接展覽,這個過程就是提高。要重視過程,而不要在意結果,做到埋頭耕耘,不問收成。

    八屆國展收稿30000件,最后展出只有1000件,是一個龐大的展覽,但還是有29000件作品落選了。結果是哭的多,笑的少,還是罵娘的多,稱頌的少。大家一定要用平常心去投稿,如果說現在的一些評委不當評委了(包括我自己),那么落選的概率也很大。現在是年輕人投入更大,老年人的局限更大,進步也慢。

    投稿一定要認真,好比歌星參加歌手大賽,面對評委按計分器,,哪怕評委水平還沒有你高,你也一定要重視評委。如果你搞個人演唱會,你可以盡情發揮。你在古代參加科舉,必須要寫八股文,寫現代詩一定沒戲。投稿就是應試,必須要認真對待展覽的規則。如果你把藝術個性發揮到極致的話,在藝術創作上很可貴,但很少人去拍手贊成你。這時候,盡管你很有創意,但結果還是落選。必須要讓大多數人接受你的作品,既不能把工藝化夸張到極致,也不能太張揚個性化。要把握好審美的“度”,這個“度”產生在審美共性上。

    要通過以往每次展覽入選作品來尋找規律,展覽雖然有變化,但主線變化不大,有規律可找。還要注意當代展廳機制下的效果,古人欣賞書法作品,沐手焚香,玩味著字里行間的翰墨之美和詞句之美,在讀書法;現在評委開評,回避本省,4個評委評三個省的3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硬筆書法在線 作者:薛明輝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