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新聞資訊 >> 瀏覽洛陽

雕版印刷佛經卷:雕版印于絲麻上 年代久遠仍精美

2013/11/26 11:36:02 點擊數: 【字體:

雕版印刷佛經卷:雕版印于絲麻上 年代久遠仍精美


文物名稱:雕版印刷佛經卷

    文物年代:五代

    出土時間:1985年

    出土地點:洛陽

雕版印刷佛經卷:雕版印于絲麻上 年代久遠仍精美


雕版印刷佛經卷

    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印刷術始于雕版印刷。這卷藏于洛陽博物館的五代雕版印刷佛經,是我國現存較早的雕版印刷作品,為研究早期雕版印刷技術和佛教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例證。

    雕版印刷工藝精

    該經卷正中有一菩薩坐在蓮花上,頭戴花冠,身披瓔珞,左右八臂各持法器,經文為梵文,高29.5厘米,長38厘米,左下角有墨書“天成二年”等字。

    天成二年,即公元927年。盡管距今已逾千年,但在絲麻印制的經卷上,經文依然清晰可見。洛陽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說,該經卷年代久遠、保存完好、做工精美、造像逼真,具有極高的研究和收藏價值。

    雕版印刷是印刷術的起源。雕版制作時,工匠先將木材鋸成一塊塊木板,然后把要印的文字和圖形寫在薄紙上,反貼于木板之上,再根據每個字的筆畫,用刀雕刻成陽文,使每個字的筆畫突出在板上。印刷時,先用刷子蘸墨,在雕好的板上刷一下,接著把白紙復在板上,另外拿一把干凈刷子在紙背上輕輕刷一下,把紙拿下來,一頁書就印好了。

    該負責人說,由于這種印刷技術是在木板上雕好字再印的,所以大家稱它為“雕版印刷”。而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選用紋質細密堅實的木材,如棗木、梨木等。

    戰亂五代印刷興

    “雕版印刷肇自隋,行于唐世,擴于五代,精于宋人。”這是古今對雕版印刷發展歷程的概述。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科技的鼎盛時期。佛教的興盛和科舉制度的推行,為雕版印刷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唐末“玄奘以回鋒紙印普賢像,施于四眾,每歲五馱無余”,就是最早關于佛教印刷的記載。

    在動亂的五代十國時期,雕版印刷不但沒有萎縮,規模反而日益擴大。對此,洛陽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官府推動和民間印書熱情起了重要作用。最典型的是五代十國時期,官方設立的國子監開始大規模組織編印儒家經典。由于政府對印刷業的提倡,官僚賢達、文人雅士等私人刻印書籍的也逐漸流行,形成了官刻、家刻、坊刻三大主體,刻書地點遍及大江南北。遺憾的是五代十國的印本流傳至今已經非常稀少,珍藏于洛陽博物館的五代經卷也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北宋時期,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把印刷技術提高了一大步,此后,雕版印刷技術逐漸衰落。

    相關鏈接

    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是《新五代史》對五代(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與十國(公元891年至公元979年)的合稱,也指唐朝滅亡到北宋建立之間的歷史時期。其中,五代指唐朝滅亡后,在中原地區依次更替的五個政權,即后梁、后唐、后晉、后漢與后周。這五個依次更替的中原政權均無力控制整個國家,只是藩鎮型的朝廷。公元960年,趙匡胤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后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等十個割據政權被合稱“十國”。北宋建立后,基本實現了統一。 (云飛)(原標題:雕版印刷佛經卷:雕版印于絲麻上 年代久遠仍精美)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日報(2013-11-26)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