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新聞資訊 >> 瀏覽洛陽

中華文化溯源·洛陽牡丹 牡丹花開香河洛

2014/8/15 15:39:41 點擊數: 【字體:



中華文化溯源·洛陽牡丹 牡丹花開香河洛

    “須是牡丹花盛發,滿城方始樂無涯。”每年谷雨前后,世界各地的游客紛紛趕到洛河之濱,來赴一場花的約會。這是洛陽一年中最美的季節,這座千年古城用成千上萬株牡丹裝點自己,迎接四海賓客。在今年的第32屆洛陽牡丹花會上,游客達1970萬人次,是這座城市常住人口的近3倍。一朵花為何能有這樣的魔力?

剪云披雪蘸丹砂

    每年牡丹花開的時節,也是中國國花園工程師邵安領最繁忙的時候。每天,他都會在園里巡視幾遍。“這個就是黑牡丹,晚開的品種,來早了看不到,特別珍稀,整個院子就這幾棵!”邵安領一邊介紹,一邊拿出手機拍照。

    與此同時,邙山腳下,國家牡丹園的四季牡丹展覽館內,各個品種的牡丹正在爭奇斗艷。館內四季恒溫,姚黃、魏紫、豆綠、洛陽紅、二喬,這些只聞其名的“佳麗”,紛紛從詩詞中走出,婀娜多姿。

    然而,牡丹并不是一開始就這么嬌艷的,最初的牡丹獨自開在荒野。《牡丹》雜志社主編王小朋說:“原始的牡丹只有白、黃、紫三個顏色,頗不起眼,多作藥用。”素面朝天的牡丹是如何搖身一變,成為萬花之王的?

    國家牡丹園內的凝碧池旁,豎立著一塊“中國牡丹初植紀念碑”。“洛陽人都知道,洛陽牡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始于隋說的就是這里。”洛陽國家牡丹園技術員鄭紅霞說,國家牡丹園就是隋朝西苑舊址,邙山的凝碧池、鳳鳴崗南側,有一大片“鳳丹林”。牡丹學者們對這片鳳丹林進行了多年研究,認為這片鳳丹林是古老的野生楊山牡丹的同宗直系后代,花開時一片雪白、滿園芬芳。

    宋代學者王應麟在《海山記》中記載:“隋帝辟地二百里為西苑,詔天下進花卉,易州進二十箱牡丹。”“這是有據可查的洛陽牡丹人工栽培之始,迄今1400多年。”王小朋說,除此之外,暫時還沒有發現其他可信的文字史料能把這個歷史再往前提一步。“因而,現在的牡丹專家大多也傾向于把隋煬帝建西苑作為中國牡丹栽培史的源頭。”

    王小朋介紹,到了唐宋,世人對牡丹的熱愛達到一個高峰,涌現了大量的花匠,出現了關于牡丹的專門著作,并有了最早的牡丹節會“萬花會”。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中記載的牡丹品種已達24種。

    國家牡丹園內的基因庫記錄了人類與自然競相裝扮牡丹的歷程。鄭紅霞介紹,這里是世界上最全的牡丹基因庫,共收集1356個牡丹品種,培育的新品種有300多個。

唯有此花真國色

    伴隨著第一部詩歌典籍《詩經》的出現,牡丹就以芍藥之名,以愛情之花的形象示人:“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王小朋解釋:“由于花型相似,上古時期的芍藥和牡丹是不分的。”

    據洛陽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介紹,展出的展品中,約有20件文物上有牡丹的芳蹤。走出博物館,走進洛陽城,會發現“滿城盡是牡丹花”。出租車、井蓋、高樓頂端裝飾、路牌、公交站臺等地方無處不有牡丹元素。

    “牡丹在洛陽城內是一部活著的歷史。”王小朋介紹,“它不僅是洛陽的市花,有人說,遠在唐朝就已經成為中國事實上的國花。時至明代,北京極樂寺建立了專門栽種牡丹的‘國花臺’。”

    這朵花的命運,伴隨著洛陽城乃至整個中國命運的起伏而起伏。20世紀50年代,洛陽牡丹瀕臨絕境,只剩百余株。1959年,周恩來總理陪同外賓訪問洛陽,在問起洛陽牡丹情況時說:“牡丹是我國的國花,它雍容華貴,富麗堂皇,是我們中華民族興旺發達、美好幸福的象征,要趕快搶救。”

    如今的洛陽牡丹早已走出當年困境。“牡丹的影響力不僅是植物的影響力,更是文化的影響力,它伴隨著文化的傳播而擴散出去。現在很多牡丹品種就是從國外引進回來的。這體現了一種兼收并蓄的文化態度。”王小朋說,“牡丹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縮影和象征。”

一花開放一座城

    洛陽市“唐代白瓷燒制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學武是土生土長的洛陽人,31年前10多歲的李學武騎著自行車,從10多公里外的農村老家去王城公園,只為一睹牡丹芳容。這是他對于牡丹花會最初的記憶。往后的每一屆牡丹花會,他都沒有錯過。

    將牡丹和陶瓷結合起來,源于李學武戰友的一句無心之言。2007年勞動節,一個戰友來到洛陽看牡丹,由于天氣原因沒有看成。“他很遺憾,說牡丹能否花開不敗呢?”戰友的話提醒了經商多年的李學武:何不將牡丹做成工藝品?經過材料的挑選,上千次的實驗,最終,李學武讓牡丹以瓷的形式得以綻放在洛陽的四季。

    在洛陽做牡丹產業的人很多,詹建國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是牡丹花茶發明人、牡丹紅茶研發人之一,他研發的牡丹枕、牡丹精油,讓牡丹在觀賞之外有了更實際的用處。

    “一朵花開放了一座城市,引領了一個未來,引出了一段自信,引來了一片輝煌。”洛陽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歸寶辰給予牡丹極高的評價。愛情之花,時代之花,市民之花,盛世之花,國家之花,這朵來自遠古的花在這個時代煥發出了新的生命。(本報記者 方曲韻 崔志堅)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2014-08-15)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