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武則天的評價,封建社會多貶,近代社會多褒。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寬松和諧,人們對武則天也更加理解和寬容。
本篇涉及了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武則天通過面首為自己提供性服務。這個問題復雜難辨,我們只能說:只有一棵樹長到它想要達到的高度,它才知道什么樣的空氣最適合它。
中國古都學會副會長劉志清先生看了“女皇武則天系列”報道后講了一件事:前幾天,幾位外地的文化人來到偃師,觀看武則天撰寫的升仙太子碑,一邊看一邊議論武則天的功過是非。末了,其中一位說:“咱們也不要評論人家武則天了。武則天寫的文章,咱們斷句還斷不準確;武則天的草書,咱們也看不懂,還有何面目評價武則天!愧哉,愧哉!我等須眉男子,竟不如巾幗也!”
看來,評價一個超常的人,自己也須有超常的思維和高度。唐代以降,男子總認為武則天當皇帝是“牝雞司晨”,母雞是不該打鳴的,打鳴了,不對!女人是不該當皇帝的,武則天當了皇帝,也不對!正是這種陳舊的觀念,把一個超常的女人,說成了一個不正常的女人。
一
上篇說到,武則天君臨天下,在洛陽登基當了女皇。洛陽城里好不熱鬧,群眾自發舉行了慶祝活動。應天門上,彩旗飄飄;應天樓中,百官列陣。武則天登上城樓,俯視洛陽,心系蒼生。她大赦天下,決心傾情天下,讓百姓休養生息,發展經濟,振興大周。
武則天治理天下,一用賢臣,二用酷吏。她和賢相狄仁杰的故事,洛陽里巷至今猶傳。
狄仁杰,并州太原人,是武則天的老鄉。
狄仁杰在武周時期兩度出任宰相,政績卓著,被武則天尊為“國老”。她不但在政治上倚重狄仁杰,還在生活上關心他。狄仁杰常陪著武則天到郊外游玩,一天,正好遇上大風,狄仁杰頭巾落地,坐騎受驚后狂奔不止,武則天趕緊命太子拾起頭巾,勒住驚馬,把頭巾給狄仁杰戴上,才算放心。
武則天登基時已67歲,狄仁杰比武則天要大。狄仁杰年老體弱,多次提出告老還鄉,武則天都不舍得,她看重的是狄仁杰的忠心和才干。狄仁杰每次上朝,武則天都不讓他跪拜,說:“每見公拜,朕亦腰疼。”她取消了狄仁杰值夜班的任務,除非有大事,否則絕不打擾這位老臣。
久視元年(公元700年),狄仁杰去世。武則天哭著說:“國老一去世,我感到朝堂好像空了一樣。”從此以后,朝廷有大事不能決斷時,她總是唉聲嘆氣地說:“老天爺怎么那么早就奪走了我的國老啊!”
武則天非常信任狄仁杰,曾問狄仁杰誰可為相。狄仁杰推薦張柬之,她立即提拔張柬之為洛州司馬。過了幾天,武則天又問狄仁杰誰可為相,狄仁杰說:“此前我已向您推薦過了,怎么又問?”武則天說:“你說的是張柬之呀,我已經提拔他當了司馬。”
她這樣回答,意思是說:張柬之不足為相,請您再薦一人。但狄仁杰很固執,說:“我向您推薦的張柬之,是宰相之才,不是司馬之才!”后來,武則天還是提拔張柬之當了宰相。如今想想,他們君臣之間也真夠“民主”的了,狄仁杰敢于堅持己見,武則天善于采納意見,這種個性和胸襟,即便今人有時也做不到。
武則天對真正的人才非常器重,十分愛惜。即使是政敵的后代,只要有真才實學,她也盡量提拔,為己所用。史載:上官儀攛掇唐高宗欲廢掉武則天皇后位,被武后撞見,上官儀由此被殺。上官儀的孫女上官婉兒,天性聰敏,是個女才子。武則天愛惜其才,不但未“株連九族”把她殺掉,還提拔她當女官,掌管機要文書,成了武則天的貼身秘書。
二
武則天用人才,也用酷吏。她施行了10余年的“酷吏政治”。其中最有名的酷吏來俊臣和萬國俊,還專門編寫了一部告密專著《羅織經》,作為培養酷吏后備隊伍的教材。
酷吏打擊的主要對象是李唐宗室成員,因為這些人不甘心李唐江山落在武氏手里。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李唐宗室成員秘密聯絡,準備起兵鏟除武則天。后來事情敗露,武則天先發制人,一舉挫敗政變,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的子、孫、女、婿10余人被流放或被誅殺。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太宗的曾孫李煒等12人,密謀迎立中宗李顯,被人告發后全部被誅殺。武則天又以謀反罪誅殺了唐高宗第四子許王李素節和他的9個兒子。高宗第三子澤王李上金受到牽連,自縊而死,他的7個兒子也被誅殺。這樣一來,在武則天登基時,李唐宗室已經無力反抗了。酷吏打擊的另一類對象是老臣,這些人傳統觀念根深蒂固,以李唐老臣自居,對武則天執政不服,并暗中制造輿論,企圖恢復李唐王朝的統治。左丞相馮元,平時對武則天不夠恭敬,酷吏周興就羅織罪名,把他抓進大牢折磨致死;禁軍將領黑齒常之被誣告謀反,也被抓進死囚牢中。酷吏來俊臣說:“你不是姓黑齒嗎?那就把你的牙齒敲下來,讓大伙看一看黑到什么程度!”于是他命人把黑齒常之的牙一個一個用小鐵錘敲下來。黑齒常之的牙齒沒有了,來俊臣又說:“這齒嘛,還不夠黑,眼睛倒挺黑,剜眼!”就這樣,黑齒常之的眼睛也沒了。接著,來俊臣又下令將其割舌、剝皮、剁手腳,最后開膛剜心。
酷吏如此害人,似乎沒有限度。但武則天任用酷吏卻是有限度的,她不讓他們擔任要職。她用過的27名酷吏,除傅游藝外,周興、來俊臣、索元禮等人,武則天只讓其執法,不讓其做大官,并有意讓狄仁杰、徐有功等良相賢臣牢牢掌握司法大權。到最后,政局穩定了,酷吏沒用了,她就開始拿酷吏開刀。一天,一封告密信送到她手里,內容是告發酷吏周興與人聯絡謀反。她責令來俊臣嚴查此事。來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狡猾奸詐之徒,僅憑一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可萬一查不出結果,武則天怪罪下來,我也擔待不起呀。這可咋辦呢?思考了半天,他想出一條妙計。
他備了一桌酒席,把周興請來喝酒。兩人邊喝邊聊。酒過三巡,來俊臣嘆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兄有何辦法?”周興得意地說:“這還不好辦!我來教你,你找一口大甕,將甕四周用炭火烤熱,再把犯人弄到甕里。你想想,還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來俊臣點頭稱是,隨即命人抬來一口大甕,按周興說的那樣,在甕四周點上炭火,然后對周興說:“有人密告你謀反,上邊命我嚴辦,對不起了老兄,請君入甕吧!”周興一聽,酒杯“吧嗒”一聲掉在地上,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酷吏治酷吏,聽來有趣,就像說笑話一樣,其實這都是史實,一點兒也不假。
三
還有一個史實,是武則天喜歡面首。她似乎從不壓抑自己的性欲,覺得那是很自然的事情。高宗在世的時候體弱多病,她難以盡享床笫之歡。高宗去世后,武則天便廣納面首。她的第一個面首是薛懷義。此人本名馮小寶,是洛陽城中一商販。太平公主見他魁梧強壯,就引他進宮,向母親武則天推薦。
武則天發現馮小寶頗具男子雄風,就夜夜與他交歡,并賜給他一個名字——薛懷義,讓其與太平公主的丈夫、駙馬薛紹聯宗,讓薛紹稱他為叔父,這就大大抬高了薛懷義的地位,使其與武則天的輩分一樣。
薛懷義既是武則天的面首,同時也是太平公主的情夫,是武則天與太平公主母女二人共享的男妾。當時社會的性開放程度,遠非我們現在所能想象。公主與貴婦,每逢華燈初上,就花枝招展地走上街頭,車輦相隨,前呼后擁,向男子發出求偶信號。洛陽城中的俊朗小伙,紛紛展示自己的相貌和體魄,盼著被挑選入宮。
被挑選入宮者,好吃好喝伺候著,然后焚香沐浴,與公主、貴婦極盡魚水之歡。數天之后,筋疲力盡不中用者,被賞賜一些東西歸家了事;身強力壯者就留下來得到提拔。薛懷義屬于后者,他不但被長期包養,還被安排到白馬寺任職,后來又被封為左威衛大將軍、梁國公、右衛大將軍、鄂國公等。
武則天到70歲時,齒發不衰,豐肌艷態,宛若少女,欲心轉熾,她又寵幸了張易之、張昌宗、柳良賓、侯祥、僧惠范等人。史書記載這些人均“陽道壯偉”,武則天感到非常滿意。幾位公主為了幫武則天節省時間,一般都是親身嘗試這些面首之后再推薦給武則天。其中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俊貌美姿,擅音律歌詞,平日里涂脂抹粉,著錦繡華衣,往往同時受武則天的寵幸。他倆屢被加封晉升,武則天還把許多政事委托他倆去辦。二人一時權傾朝野,連武則天的侄兒武承嗣、武三思都爭著為他們執鞭牽馬。
在現代人看來,武則天這樣做簡直是淫蕩無比,但武則天的想法是:自古男子為帝,都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現在我們女人當了皇帝,并沒有設置三宮六院和七十二男,找幾個面首有什么了不起!
武則天認為性生活屬自然之道,是養生保健的重要手段之一。后人分析她高壽,除接受佛道兩家的養生理念,注意起居飲食和體育鍛煉之外,最重要的一點,是她始終不壓抑自己的情欲。作為女皇的武則天,確實是一位鐵腕人物;而作為女人的她,也有著情意纏綿和柔情似水的一面。
所以,郭沫若這樣評價她:開明女皇,風流人物;拓寬科舉路,破格用人才;執政期間沒有大的外敵入侵;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承上啟下,在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之間,架起一座金橋。至于她后來為啥退位,82歲時又如何死在了洛陽上陽宮,請看下篇。本報記者 孫欽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