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縣函谷關地名的由來
2013/11/9 15:03:56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函谷關有兩處:一是“秦函谷關”,建于周,在靈寶縣境內;二是“漢函谷關”,即新安縣城東之古關。函谷關為什么有二,這還要從樓船將軍楊仆說起。
楊仆者,漢將也,新安鐵門人,自幼好武。西漢武帝時,以錢五貫谷五石買“千夫”為吏,使督盜賊于關東。他不畏權貴,不懼皇親,打擊有力,數建有功,功高該封侯?梢驖h高祖有“非宗室不王,非關內民不侯”之約而棄封。仆甚感恥之。于公元前114年,上書皇帝,愿以家資徙關東移。由于漢武帝劉徹喜功好戰,樂于擴疆拓士,愿擴關域,恩準移關新安。
楊仆抽調500名家丁院工,拆秦關磚石,運土石三百里,于公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漢函谷關竣工。據史載:古“漢函谷關”北至黃河,南至宜陽,關塞相連,被人稱為小長城。關前左右仿秦關筑有“雞鳴”、“望氣”二臺,比秦關更加雄偉,成為歷代軍事之要隘。
“漢函谷關”歷經兩千多年之風雨,曾有多次破壞修葺,最近的一次修復是1923年。修復后的漢函谷關,高83米,南北長33米,東西寬20米,關樓三層,底層為平垛,中有拱形洞門,東西洞門各有對聯一副,為康有為題寫。東門聯為“功始將梁今附驥,我為尹喜誰為牛”;西門聯為“勝跡漫詢周柱史,雄關重睹漢樓船”;關上題“漢函谷關”。楊仆終因平定百越叛亂有功,加封為將梁侯。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市委統戰部(201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