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對算卦產生興趣,尤其遇到棘手的事情,人力不可為時,總有人想將一切交給老天,仿佛將一切歸于命運,便可推卸個人的責任。
洛陽金石文字博物館藏有西漢骨簽一副,殘破不全,隱約可辨其上的文字與五行八卦有關。古人究竟拿它來做什么,無證可考,然而有專家推斷,它與方術士占卜問卦有關。
方術士的道具很多,甲骨、銅錢、蓍(shī)草都成,沒道具也能掐指一算,憑看相、摸骨問吉兇。
現在流行的網上算命,常冠以“周易八卦”之名,連看相都不用了,填個生辰八字就能算。
《周易》就是易經,最初是占卜用的書,被視為陰陽學的經典,但其影響遍及哲學、宗教、醫學、天文等方面。
相傳《周易》誕生于周朝,發源于河洛地區。由此可見,國人算卦的歷史源遠流長。到了西漢,又有了五行的概念,卜筮之道算是發展完備了,大到兩國交戰、皇帝封禪,小到百姓婚嫁、吃喝拉撒,都能算。
古人認為微小的改變會對未來產生極大影響。《呂氏春秋》記載:楚國姑娘和吳國姑娘一同采桑葉,吳國姑娘不小心踩了楚國姑娘的腳,導致兩國的人開罵,繼而爆發了戰爭。
在科學無法解釋的情況下,命運之變幻莫測真令人惶惶然,似乎冥冥中有一股黑暗力量,把事件推向死亡境地。所以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中國的占卜者都是受人器重的,因為他們仿佛掌握著天機——雖然他們往往會說“天機不可泄露”。
唯心主義者從中發現一個玄機:心意即為天意。譬如,你求了一卦,算卦的似是而非地解析一通,其中總有只言片語引導你對號入座,反正“天機不可泄露”,人家也不說破,由你自己去琢磨。這就跟總有人借星座學去剖析自我或他人一樣,已經不是命理學,而是概率學了。
還有一個段子,教人在左右為難的時候,擲硬幣來做出抉擇。吊詭的是,在硬幣將要落下的一瞬間,你就能確定內心的真正期盼了——如果擲到的不是理想的那一面,是不是會有人說“這次不算,再擲一回”?
那么,真正能夠決定未來悲歡的,不是神仙,不是超自然能量,而是我們的心對待未發生之事的態度。
若有蘇東坡那種“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的達觀灑脫,命好命歹又奈我何?
話說回來,如果未來真的可以預知,那人生的樂趣大概也要減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