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人不打算陪老媽過這個節(jié):有的因為工作忙,沒空回家;有的認為來日方長,沒必要走這個形式;也有人對母親不滿,存心忽略這個節(jié)日的。
憶古思今,那些模范孝子孝女未必不忙,也不一定都有和藹可親、完美無缺的母親。
西晉才子潘安,號稱中國頭號美男,每回出現(xiàn)在京城洛陽的大街上,癡狂的女人便往他的車上丟果子討好他。難得的是,潘安外表美,心靈也美。他當(dāng)官之后,把寡母接到身邊侍奉,每逢春日,都要抽空陪老娘賞花游玩。
奈何他娘越來越老,老得生了病,一心想回老家。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大概會為了自己的事業(yè),勸母親忍忍。可是潘安做出了與眾不同的選擇,他不顧上司勸阻,辭官陪老娘還鄉(xiāng),還說:“我要是貪戀榮華富貴,不顧我娘的意愿,那算什么兒子?”
回鄉(xiāng)后,潘安耕田種菜,賣菜得了錢,就給母親買她愛吃的食物。他還喂了一群羊,擠羊奶給母親喝。在他的精心護理下,母親的病好了,得以安度晚年。
唐代有個姓楊的,怕外出打工遠離父母,不能盡孝,寧愿上街討飯也要留在父母身邊侍奉他們。這個做法有點兒極端,怕是不入今人的法眼。但今人為了掙錢,背井離鄉(xiāng),撇下父母獨守“空巢”,望眼欲穿,估計也是古時孝子難以理解的。
母慈子孝的故事歷來很多,但也有一些自私、暴躁、偏心眼兒的老娘,別說享受子女侍奉了,還往往被子女記恨。
漢代有個姓韓的人,攤上一個脾氣暴躁的老娘。這個老娘深信棍棒底下出孝子,韓公子只要犯了錯,她就舉起拐杖一頓狠揍。對于母親所施的“家暴”,韓公子一直逆來順受,然而有一天,他終于忍不住,傷心地哭了。
他娘感到奇怪:“往常你都能承受,今日為何哭泣?”韓公子說:“過去娘打我,又重又狠,我知道娘還有力氣,身體健康;但是我今天感覺不到疼痛,可見娘老了,身體衰弱了……”
你看,母親傷害他身體的時候,他仍掛念著母親的健康。
我們可以找一百個借口忽略母親的感受:她過去打打罵罵折磨我,現(xiàn)在嘮嘮叨叨惹人煩;土氣、粗俗、沒文化,登不得臺面;她老糊涂了,把家產(chǎn)給了別人……然而,孝敬母親只需要一個理由:她是我媽。
你選擇加班,還是選擇回家陪媽?
你選擇給她塞錢,還是選擇跟她說說暖心話?
你選擇不原諒母親曾犯的錯,還是選擇感激她給了你生命?
有什么樣的選擇,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