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市街很古樸,也不避諱自己的騾馬市場身份。它似乎在告訴人們:有了騾馬,才有了騾馬交易;有了騾馬交易,才有了騾馬行;有了騾馬行,才有了騾馬市場,于是有了馬市街。
過去,騾馬在交通運輸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因此,騾馬交易十分活躍。老城一帶靠近洛河的地方是水陸碼頭,車來人往,十分繁忙,這里逐漸成為一個商業區。不論是晉商還是徽商、浙商,不論是水路改陸路還是陸路改水路,都需要騾馬馱運貨物,騾馬市場自然日漸興盛,在這片商業區內的騾馬行多達18家。久而久之,人們便稱這里為馬市街。
馬市街中間向南有一條小街,因過去騾馬市場上騾馬要經過此處去洛河邊喝水,故被稱為飲馬坡、飲馬胡同,現在叫飲馬街。
奇怪的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老城有不少街道換了名字,如馬蹄角兒街被改為成功街,驢市街取其諧音被改為呂氏街,馬市街卻依然故我。
在馬市街中間靠近飲馬街的地方,有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樹上系了許多紅布條,掛了許多紅燈籠,甚至還有古裝戲服在半空搖曳,樹下擺有簡單的香案,上面積了厚厚一層香灰。
“老城通”李健虎說,這里原來有一座黃大王廟,是為紀念治水安瀾保平安的黃守才而修建的,現在只剩下這棵據說頗有靈氣的大樹了。
馬市街南邊正在拆遷改造,將來這里還叫馬市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