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汭水美草肥,適宜人類生活。經歷了漫長的舊石器時代,最早的洛陽人告別穴居,來到這里。他們不再茹毛飲血,而是升起縷縷炊煙。他們不再群居,而是開始實行一夫一妻制。
文明曙光在二里頭升起,最重要的標志是這里矗立起華夏第一都——斟鄩。斟鄩開中國都城規劃建設之先河,是一處真正意義的大型都邑。自斟鄩落成,這里便成為中國文明的中心,引領著中國文明。
斟鄩的建設者為夏王太康,是啟的兒子,啟死后,他繼承王位。他沒有祖父禹、父親啟的雄才大略,卻有小聰明,他要把都城建得雄偉壯觀,從而讓臣民心生敬畏。
斟鄩南臨古洛河,北依邙山,其遺址經考古發掘,初步認定東西長2公里,南北寬1.5公里,面積達400萬平方米。在這里,考古專家發現了大量遺跡,它被考古界譽為“一個不斷改寫中國之最的地方”。
在斟鄩遺址發現的主要遺跡有宮城墻、宮殿、墓葬、手工業作坊等,還有綠松石龍形器,由2000余片綠松石組成,為中華民族的龍圖騰找到最直接、最正統的根源。
夏王朝共十四代、十七王,歷經470余年,斟鄩夏都上演了一幕幕悲喜劇。
太康建起規模恢宏的都城后,不再過問朝政,每日游樂,經常帶領衛隊外出打獵。一次狩獵,他居然3個月沒有回朝,有窮氏的后羿乘機占領斟鄩,“因夏民以代夏政”。這就是著名的“太康失國”歷史事件。太康流亡東方,最后憂郁而亡。這個地方就是今天的太康縣。
太康的弟弟仲康之孫少康在流亡中生于山東金鄉。他長大后在有仍氏充當牧正,“有田一成,有眾一旅”,并在此建立訓練有素的軍隊,最終直搗夏故都斟鄩,殺死當政的澆,滅有窮氏,并實行一系列休養生息的政策,百姓安居樂業,史稱“少康中興”。少康時期還發明了酒。
桀是夏王朝最后一代君王,也是史上著名的暴君。《史記·夏本紀》載:“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有一個成語叫“酒池肉林”,說的是夏桀的奢靡無度。
夏桀荒淫暴瘧,眾叛親離。公元前16世紀,商湯滅夏,在距斟鄩不遠處、今偃師尸鄉溝建都,史稱西亳。西亳作為商都,共有19位帝王居此,歷經400余年。商都農業穩定,商業新興,商人和商業這兩個詞都是從這個時候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