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走進洛陽 >> 印象洛陽 >> 瀏覽洛陽

《正始石經》殘碑:刻錄儒學經典內容 古時最高學府教材

2014/8/14 16:12:38 點擊數: 【字體:

《正始石經》殘碑:刻錄儒學經典內容 古時最高學府教材


石經

    在印刷術發明之前,文化傳播主要靠手抄。為避免儒學經典傳播差錯,朝廷出資將經典著作刻于石碑之上,并公之于眾。在洛陽博物館里,珍藏著一塊曹魏時期用三種字體、刻錄有《春秋》和《尚書》等內容的《正始石經》殘碑——它就是立于古代最高學府太學內的教科書,對研究古代教育和書法具有重要意義。

    文物名稱:《正始石經》

    文物年代:曹魏

    出土地點:伊濱區漢魏太學遺址

    殘碑見證儒學薪火相傳

    清光緒年間,白馬寺附近發現一些小塊刻字的殘石。殘石上的字分別用古文、小篆和隸書三種字體書寫。然而,這在當時并未引起人們重視。因為在古都洛陽,這種刻著字的石塊數不勝數。

    直到民國時期,伊濱區佃莊鎮又出土了一塊較大的石碑,上面也有古文、小篆和隸書三種字體。這才引起了金石學者的關注。

    然而此時,古董商已先行購得石碑。為方便搬運,古董商將石碑從中一剖為二。后來,國民黨政府設法將殘碑收回,進行研究。當時,著名國學大師王國維參與其中。

    據考證,這塊殘碑刻的是《尚書》《春秋》的內容。由于兩者都是儒家的經籍,學者們一致斷定這是一部石經,是立于漢魏時期洛陽太學講堂的教科書。

    專家介紹,石經前曾有無數儒生抄錄學習,見證了儒學薪火相傳和古代教育的發展。

    三種字體研究價值極高

    在古代,有文字可考的大規模官刻石經共有七部,依次為東漢的《熹平石經》、曹魏的《正始石經》、唐朝的《開成石經》、后蜀的《廣政石經》、北宋的《嘉祐石經》、南宋的《紹興石經》和清朝的《乾隆石經》。在這七部石經中,只有曹魏的《正始石經》是用古文、小篆、隸書三種字體刻制的,所以曹魏的《正始石經》又稱《三體石經》。

    王國維在《魏石經殘石考》中記述,從字跡上看,石經并非一人所書,而是集體書寫的,作者已經無從考證。至于為何石碑上會有三種文字,學界意見并不統一。王國維曾認為,東漢時,書籍很少,古文、隸書等字體均有使用,為了相互印證,曹魏統治者把三種字體都刻上,讓所有學生都能看懂。

    古文是先秦時期的古文字。專家認為,古文經輾轉摹寫和書刻,碑上的字形可能已經失真,但這部《正始石經》對研究經學和戰國文字,仍有重要價值。

    《正始石經》用三種字體刻錄《尚書》和《春秋》這兩部經書,總字數應有14萬字左右。專家推測,《正始石經》和《熹平石經》年代相近,大小應該差不多。按照《熹平石經》每塊石碑“高八尺,廣四尺”的大小計算,《正始石經》可能用了28塊石碑。

    洛陽博物館所藏的這塊殘碑,在伊濱區佃莊鎮漢魏太學遺址出土后即被保存。碑表刻《尚書》,碑里刻《春秋》,研究價值不言而喻。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日報(2014-08-1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