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民樂非得請西樂當“外援”?

2015/3/10 11:31:18 點擊數: 【字體:

   翩  翩

    據統計,羊年春節期間,北京市共上演了127臺、375場專業院團文藝演出,陪市民共度新春。其中,音樂類演出15臺、17場。

    在仔細閱讀了幾臺音樂會的介紹后,筆者選擇觀看了一臺中國傳統音樂會。結果,和許多觀眾一樣,不禁有一些失落,有一些不滿。

    該音樂會的大部分曲目是傳統音樂的精品佳作,主要演員也是各領域數一數二的名家,甚至,連一般音樂會上不被重視的解說詞也頗為專業、豐富。可惜,這些亮點和優勢卻被過于西化的演出形式和安插其間的幾首現代歌曲給破壞了。

    西方管弦樂隊、現代合唱藝術的表演形式在各種音樂會上屢見不鮮,它們那以“復音音樂”為主體的宏大絢麗的聽覺效果,對國人的音樂審美產生了巨大影響。不得不承認,這種和聲效果是中國傳統音樂作品中所不常聽見的,在一些音樂會上的演出效果也很不錯。但是,問題在于,這是一臺展示中國傳統音樂的演出。當大小提琴、圓號突然出現在古琴、琵琶、笛子前后,那種屬于中國民樂的悠悠古意被瓦解得支離破碎,而在合唱團唱響整齊的高、中、低和聲的那一刻,筆者欣賞音樂會的心情已是蕩然無存。

    在與該音樂會的主創交流后,筆者發現,導演對管弦樂隊、合唱團的表現非常滿意。他說,之所以在這場音樂會中加入它們,目的只有一個——保證票房。他說,以他幾十年的經驗來看,純粹的傳統音樂會在國內恐怕還沒有市場。大多數國人沒有在音樂廳聽過正宗的傳統音樂,也沒有這種期待和愿望。若沒有交響、合唱作為補償,傳統音樂的單調音響和緩慢節奏很快就會讓大家昏昏欲睡。出于同樣的考慮,這位導演還特別加入了由近現代作曲家創作的“古典曲目”。他認為,如果沒有幾首耳熟能詳的曲目保底,票就砸在手里了。原來,這種大雜燴策略,是為了保證音樂會在眼花繚亂的演出市場中求得一線生機。

    這位導演的想法聽上去似乎不無道理。他對傳統音樂會號召力的擔憂,是如此的深重,對音樂會票房的擔憂,又是如此的現實。但是,筆者還是要指出,表面上看,這些擔憂的初衷,是為了選用更好的演出方式來滿足觀眾的聽覺審美,從而賣出門票。從根本上來說,這卻是實實在在的不自信——對民族音樂不自信,對傳統文化不自信,對觀眾的音樂素養更是缺乏信心。

    也許有人說,這只是在演出中加了一些西方文藝演出形式,奏的還是中國樂曲,唱的也還是民歌民謠,并沒有改變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呀?可依筆者看,對舞臺藝術來說,形式即內容。一旦形式蓋過了內容,內容將被沖淡和稀釋,甚至完全消解。就如這臺音樂會,那些打著領結、身著西裝的演奏員們整晚抱著西方樂器端坐在舞臺上,占據了一大半舞臺視野,臺下的觀眾不僅無法從他們的演奏中聽到原裝“中國傳統”的聲音,也難以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意蘊。這臺音樂會,還能算得上傳統嗎?

    正如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音樂學者田青所說,傳統藝術要堅守本質的東西,不能“轉基因”。他認為,“轉基因”的結果就是要迎合人,這不是藝術家要做的事情。全國政協委員馮驥才說,什么才是經典?我們要保留傳統中的哪些精華?這些恰恰是需要研究的,而不是簡單地把所有的傳統文化都放諸市場,任由市場選擇。學者、專家在大聲呼吁,一些音樂人卻仍然唯西方音樂馬首是瞻,真是讓人氣短。有些音樂家甚至認為,西方的復音音樂更加先進、悅耳,從而傳統的創新就是加入西方元素這一條路。實際上,在文化領域里,尤其是藝術領域,并不存在先進與落后之分。在全球化的沖擊之下,文化藝術工作者應堅定不移地保住民族之魂。

    畢竟,筆者從未見過哪個外國樂團為了保證票房,在演奏貝多芬的時候加入嗩吶或是古琴。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