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中國珠算

2016/7/28 9:54:41 點擊數: 【字體:

中國珠算
 
《茗園賭市圖》中已出現算盤
 
    中國珠算是以算盤為工具,運用口訣,通過手指撥動算珠進行加減乘除和開方等運算的計算技術。算盤以木質為多,由框、檔、梁和上珠組成。長方形框中縱向安柱,稱為檔。每檔貫珠若干,被稱為梁的橫木隔開,一般上珠二下珠五,梁下珠作一,梁上珠作五。算盤以檔定位,左檔各珠皆為相鄰右檔之十倍,逢十進一。撥珠靠梁計數,珠靠檔時不計數。用姆、食、中指三指撥珠,進行各種運算。
 
    “珠算”一詞首次出現于東漢數學家徐岳所著《數術記遺》(公元190年),據記載,刻板三分,各5珠,上面一顆珠與下面四顆珠用顏色來區別,上欄一珠當五,下欄一珠當一,所采用的表數方式與現今珠算相近,由于沒有形成一套口訣,還不夠便捷。
 
    唐宋時期商業繁榮,數字計算增多,要求改革計算方法。南宋楊輝、元朱世杰等數學家的著作中都包含大量口訣,已與現今珠算口訣基本一致。北宋可能已出現穿珠算盤。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藥鋪柜臺上有兩個長方盤子,許多學者認為是算盤,也有學者認為是錢板。不過南宋劉勝年所繪《茗園賭市圖》中有清晰的算盤,這說明有梁穿檔算盤在宋代已經出現。
 
    元代,珠算已廣泛應用。16世紀后期,珠算專門著作大量出現,開方計算也可在算盤上進行,珠算全面普及。珠算熟練者呼出口訣的同時就可撥出得數,較籌算計算快得多。珠算在明代商業繁榮的環境中蓬勃發展,而籌算則逐漸銷聲匿跡。
 
    明末珠算著作《算法統綜》傳入日本,對珠算在日本的普及與和算的發展都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珠算也傳入朝鮮、越南等國家,在民間得到應用。算盤作為實用工具使用至今,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0
下一條:提花機上一條:都江堰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