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張仃談民間年畫

2016/7/26 15:14:30 點擊數: 【字體:

張仃談民間年畫
 
年畫《蓮生貴子》

    初接觸年畫,思想上有些抵觸。學過畫的人,腦子里有一些繪畫的公式,用公式去套年畫是不行的。比如我對藍印花布的感情,有幾個階段,在老家時,與素色布相比,藍印花布是美的;到了教會洋學堂,看自己的藍印花布深以為落伍、土氣;到美術學校, 對藍印花布是獵奇。二十年以后,思想感情變了,才真的以為好。要從感情和藝術修養上去解決問題。同時,民間藝術也有糟粕,并非全是好,這一點很重要。

    民間年畫在傳統中的地位

    談到民族遺產時,都知道構成遺產的,一部分是古典宮廷藝術,一部分是民間藝術。前者是廟堂藝術,加工較多,較完整,同時,封建性、不健康的更多些,尤其是在沒落的時候,如故宮的一些東西。宮廷藝術是消費者的藝術,相對而言,民間藝術是生產者的藝術,材料較粗糙,加工較少,然而清新剛健,由于其和人民相聯系,故人民性強,民謠、民間音樂都是。美術界反對虛無主義,只反對了忽視宮廷藝術的一面,而民間的東西卻仍被忽視,故宮至今沒有這方面的展品。而在外國的博物館,宗教繪畫占很大地位。故而今天仍是給民間藝術爭地位的問題。

    宮廷藝術和民間藝術的界限不是截然分開的,古典藝術往往由民間藝術發展而來,如永樂宮的壁畫。新的統治階級往往最初還是和人民相聯系的。古典藝術從人民中吸收養分,而民間藝術往往受古典藝術影響,如農民和地主同掛《漁樵耕讀》,但對其理解不同。梅蘭芳很重視地方戲。

    民族虛無主義從哪里來的?過去許多畫家參加民間年畫創作,民族虛無主義是近百年來帝國主義侵略的結果。“五四”有偏激,魯迅曾糾偏,一九四二年毛主席又提出群眾觀點和創作道路問題。所謂傳統,向來只講宮廷藝術、文人書畫之類。保守派都是排斥民間藝術,民間藝術一直沒有地位。

    民間年畫和傳統繪畫的關系

    年畫還不同于民歌、民間舞蹈。民歌與民間舞蹈是業余的,而年畫是作坊,專業或半專業的。年畫從明末開始發展,清代達到全盛時期。影響較大的年畫產地有: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河南朱仙鎮、四川綿竹、山東濰坊、河北武強等。年畫人物的形象可上溯到漢唐,比如門神(神荼、郁壘)、秦瓊、敬德、封神榜上的人物,有些是《八十七神仙卷》上的人物,畫的都是“吳帶當風”的氣象。從唐宋元明清到中華民國,形象基本未變。這是我國的傳統,一脈相傳的淵源與關系。

    在年畫中,最顯著的是兒童畫。宋畫小孩兒的頭型往往是上大下小,圓里有方。桃花塢最早小孩兒的頭是這樣,宋瓷娃娃枕和楊柳青年畫都可見到這些特點。清末畫家錢惠安等,都曾到過楊柳青和桃花塢,在藝術和題材上給民間年畫帶來一些好處,留下不少作品。但是也帶來一些不健康的東西,如《洗桐圖》,有的形象似上海小癟三。(注:《洗桐圖》,前人畫作,畫的是元代畫家倪云林有潔癖,每日三洗房前梧桐,以示清高。)

    我們要向民間年畫學習,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問題。

    年畫的表現方法和年畫的特點

    一、主題突出。年畫在處理任何題材時主題都很集中。

    人物是戲劇人物的動態,環境是寫實的。采取這種手法幫助集中處理問題,民間年畫常常采取戲曲的亮相手法。常是戲裝,背景用中國畫的處理手法,有取舍、提煉或空白。有時也采取精煉突出的手法,如《瑞雪豐年》等。年畫這種表現方法和自然主義是絕緣的。

    二、裝飾性。裝飾性和形式主義不同,年畫是在新年這一特定時節才貼,和中國的建筑、環境相協調。從環境、顏色到氣氛是歌劇式的,是詩的,如果畫一張素描貼上就難看了。并不是中國人不會造型,也不受印刷條件的限制。年畫要求玲瓏剔透,遠看顏色好,有形象,近看花色好。在鑼鼓敲打聲中是不能看話劇的,這是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不可混為一談。年畫懂得如何使用原色。顏色上的裝飾性是很重要的特點,用少量中間色、空白、黑色和金色控制和統一其他的原色,使其調和。

    三、純熟的畫法。年畫是程式化,手法多種多樣,圖案畫的。處處夸張而看不出夸張。程式化往往束縛作者的思想,而中國的年畫則一方面程式化,同時又有火熱的感情。所謂程式化,即形象的定型化。在某一社交文化成熟時期和停滯時期,繪畫上往往出現程式化,成為社會上公認的規定,如希臘通天鼻子和美國的標準女郎,京戲的服裝、動作都已程式化,是藝術但又是從生活中來的,比如劉備在臺上,八分臉,腿一曲一伸,手一握一展,多樣統一,是騎馬的動作?墒菬o法表演騎自行車。年畫中小孩的身體只有三個頭高,頭皮青,用純石青,朱紅嘴,姿態明確,動作很大。民間藝術最主要的是明確,京戲落步腳如跺泥。年畫中顏色、動作、形象都非常明確和夸張。

    高爾基說,任何現實主義的藝術是允許夸張的。

    我們應該很好地學習和研究民間年畫,繼承和弘揚傳統。

    (郝之輝記錄于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廿四日)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