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有中華老字號1128家,其中有701家中華老字號創立至今超過100年,最老的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迄今已經2200多年,即河南的汝陽劉毛筆。商丘有兩家中華老字號,一個是張弓,這家始建于1951年的釀酒企業,曾經的廣告語“東西南北中,好酒在張弓”,令人印象深刻;另一個是大有豐,創始于清代順治年間,生產的醬油、食醋、醬菜、豆腐乳,是多少人心心念念的“商丘味道”。
老字號創立不易,堅守也不易。近代以來,在現代工業發展、新的商業模式尤其是互聯網商業沖擊下,不少老字號企業面臨著嚴峻挑戰,業務第一曲線下滑。據商務部統計,現存的1128家中華老字號中,僅10%的企業蓬勃發展,40%的老字號勉強實現盈虧平衡,近一半都是持續虧損狀態。
近日,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老字號與歷史文化資源聯動促進品牌消費的通知》,提出加強老字號文物保護利用、傳承老字號傳統工藝、支持建設老字號題材博物館,深入挖掘老字號歷史文化資源;開發文化創意產品、聯動文化旅游資源、營造體驗消費場景,更好利用老字號歷史文化資源。一系列政策舉措和具體任務,為老字號發展提供了新機遇。
當前,消費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主引擎,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撐。老字號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在滿足居民消費需求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做好恢復和擴大消費工作的一個重要切入點。老字號企業要抓住機遇、把握機遇、用好機遇,在守正創新上下功夫,應用更多的新技術、新材料,制作出更多讓青年人喜愛的產品,融入現代商業模式,發展線上銷售、網絡直播,讓年輕人感受到老字號在時代洪流中的勃勃生機。
時下,抓住新的消費群體已經是無法回避的事,其中,打破年輕人對老字號品牌形象的刻板認識尤為關鍵。不少老字號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在廣州,為了和年輕人“玩”到一起,王老吉推出了盲盒“吉小萌”;陳李濟推出陳皮素粽,這款粽子用古法制作陳皮加上紅豆和糯米,低糖低脂解油膩,受到消費者青睞。在北京,王致和推出卡通人物形象“王小和”;全聚德推出“萌寶鴨”形象,并在前門店開設“品·味”光影主題餐廳,通過智能化技術構建沉浸式體驗氛圍……
精湛的傳統技藝、可貴的工匠精神、獨特的服務理念,讓老字號成為一代代人鐫刻在腦海中的情懷。然而,在這個商業競爭日趨激烈、市場形勢日趨復雜的時代,老字號突圍不能僅僅依靠情懷,我們希望更多老字號在繼承“老”傳統的同時,甩掉“老”觀念,在“新”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思維更新、技術革新、產品創新,讓老字號歷久彌新。